胃下垂
胃下垂系胃的位置下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征。西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度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胃紧张力减弱,蠕动缓慢,功能减退。但少数患者,因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渐消瘦,也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
【病案举例】
患者,某男,60岁,2001年10月9日初诊,自诉胃脘疼痛5年,伴嗳气、泛酸、食少、消瘦乏力,胃镜检查示胃下垂。诊见面色萎黄,不耐久立,舌质淡、苔白,脉细涩。证属脾胃虚寒、胃失和降。治以和胃止痛、温中降逆。处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2g,细辛5g,通草6g,炙甘草5g,红枣7枚,高良姜10g香附10g,吴茱萸12g,荜茇12g,鸡内金10g。每日1剂,连服5剂同时配合针灸足三里穴。
患者诉脘腹胀痛渐止,食欲增加。原方继服5剂,诸症消失。
按:本例患者,病程日久,脾胃虚寒,胃失和降,且兼气血两亏。
当归四逆汤有良好的和胃止痛、温中降逆的作用,治疗脾胃虚寒的胃脘痛效果较好,配合鸡内金、香附以消积化瘀、调和气血,即所谓“健脾贵在调运,不在滞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