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减治风湿性心脏病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晄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证。

【病案举例】

1.陈氏34治疗病例,叶某某,女,40岁,农民,1989年7月16日初诊。患者有“风心病”病史15年,3天前因外出遭雨淋,全身尽湿,今全身浮肿,面色苍白,自汗肢冷,腹部胀大,胸闷心悸气急尿少,脉细弱,舌淡苔白腻。辨证:心阳虚衰,水气凌心。急投益气回阳救逆法,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散加味:石茯苓、麦冬各15g,西党参20g,淡附片、广地龙、炙甘草、山茱萸各10g,五味子、千姜片、川桂枝各5g,三七粉3g(冲)。3剂后,厥逆已回,自汗止,四肢转温,水肿明显消退,心悸气急好转。前方去山茱萸,加怀牛膝15g,五加皮10g,共服15剂,肿尽退,腹水消,气急平心悸亦愈。后续进补益心肾之剂5剂,以巩固治疗。

按:患者素有“风心病”,心阳衰微,不能温煦脾肾,致使水湿泛溢,浊阴内阻,水气上逆凌心,故见心悸、喘汗、肢冷,脉细弱,证属阳虚欲脱之象,方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散加桂枝、山茱萸,益气敛汗、温阳救逆,广地龙、三七粉活血祛瘀、强心平喘,故阳回寒消,诸症悉除而获良效。

2.叶氏治疗病例,徐某某,男,30岁。1989年3月8日初诊素患风湿性心脏病,今鼻衄不止,面浮足肿,按之凹陷,面色苍白,心悸胸闷,腹胀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证属心阳衰微,气不摄血。治当急以益气回阳救逆,佐以固摄止血。以茯苓四逆汤合生脉饮加味:茯苓、党参各15g,麦冬、车前草、侧柏叶各10g,淡附子6g,五味子、怀牛膝各9g,参三七粉(吞)、干姜、桂枝各3g,艾叶、炙甘草各5g.2剂后,鼻衄明显减少,四肢渐温,心悸胸闷亦除。舌淡、苔白,脉沉细。前方即效,原方再进5剂药后惟感乏力、头昏,余症均除,以上方去车前草、侧柏叶、五味子、参三七粉、艾叶,加五加皮9g,巩固疗效。

按:本案乃系心阳衰微,不能温煦脾肾以致气不能摄血,故鼻衄不止;心阳不足,虚阳欲脱,故见心悸胸闷、肢冷肢肿之候。用茯苓四逆汤合生脉饮以益气统摄、温阳救逆,参三七粉、艾叶、侧柏叶以活血止血,怀牛膝以引血下行,诸药同用,共奏奇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