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阿胶散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组成方解

养生之家导读:阿胶散源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钱乙阿胶散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组成方解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来源】源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配方组成】阿胶一两五钱,麸炒黍黏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杏仁七个,去皮尖炒糯米一两,炒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作用与功效】养阴补肺,宁嗽止血。

【主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

【方解】方中阿胶滋阴润燥,养血止血为君药;马兜铃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为臣药;杏仁降肺气,止咳平喘,糯米、甘草补脾益肺,培土生金而保肺为佐药。诸药相合,既可润肺补虚,又能清肺解毒,宁嗽止血,对于肺阴虚有热,久咳不已而痰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者,无论小儿或成人均可用之。

【方论】

吴昆:“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哽气者,此方主之。燥者润之,今肺虚自燥,故润以阿胶、杏仁。金郁则泄之,今肺中郁火,故泄以兜铃、黏子。

土者,金之母,虚者补其母,故入甘草、糯米,以补脾益胃。”(《医方考》卷二)。

程应旄:“痰带红线,嗽有血点,日渐成痿。缘肺处脏之最高,叶间布有细窍,气从此出入,呼吸成液,灌溉周身,所谓水出高源也。一受火炎,吸时徒引火升,呼时并无液出,久则肺窍俱闭,喉间或痒或疮,六叶遂日焦枯矣。今用阿胶为君者,消窍瘀也;用杏仁、大力子者,宣窍道也;用马兜铃者,清窍热也。糯米以补脾,母气到,肺自轻清无碍矣。”(《古今名医方论》卷四)。

汪昂:“此手太阴药也。马兜铃清热降火;牛蒡子利膈滑痰;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咳;阿胶清肺滋肾,益血补阴。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生,火退而嗽宁矣。土为金母,故加甘草、粳米以益脾胃。”(《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汪绂:“治肺虚火嗽而无津液且气哽者。意重润肺泻火,然泻肺之药居多矣。但制方有法,则能用泻以成其补。阿胶甘咸黏润,能滋肺金之阴,而固其收敛之气,虽不酸而可与酸同用,且可以滋胜,肺液已枯,则宜胶以滋之;妙以文蛤粉之酸涩,又以助其敛固。阿胶难真,好黄明胶亦可代之。马兜铃苦辛,苦泄逆气,辛泻肺邪,其形似肺之下垂,而开裂向下,故有清热降火之能。牛蒡子味辛,而功专泻肺,然能利膈滑痰,解咽喉间热毒。杏仁甘苦辛,泄逆泻邪,而亦能滋润,且以软坚去哽,兼可宁心。甘草则补土以生金,且以和阴阳,使虚火自平。不用参、芪者,火方上逆,不欲骤益其气也。粳稻甘而晚稻又微酸,此亦补土生金,而性味冲和,且能助阿胶、文蛤之敛。此因肺气本不甚虚,而阴阳偏胜,气热上逆,遂成虚火,以致津液枯涸者而设,故滋润之意居多,不拘一于敛固,惟欲降其逆而平其阴阳也,要其功则归于补肺。”(《医林纂要探源》卷四)。

【临床应用与医案】

1.支气管扩张症某男,30岁,司机,2000年6月2日初诊。反复咳嗽、咯血2年,咯鲜血或为痰中带血,血色鲜红,自感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右下肺闻及细湿啰音,胸部CT提示:支气管扩张。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中医诊断:咯血(肺阴亏虚)。治以养阴润肺,清热止血。方用补肺阿胶汤加味:阿胶(烊化)、山药、北沙参、泡参、墨旱莲、白及各15g,牛蒡子、炙甘草、马兜铃各10g,杏仁、知母、侧柏叶各12g,青黛9g(另包分吞),6剂。二诊:咯血量减少,咳嗽减轻,五心烦热现象消失。原方减侧柏叶、白及,续进12剂而愈。[刘炜.补肺阿胶汤在呼吸系统疾患中的临床

运用.黑龙江中医药,2003,(3):29-30]。

按语本案例的病机虽与补肺阿胶汤证基本相合,但本证阴虚内热较重,故加入南北沙参、墨旱莲、侧柏叶等养阴清热止血之品,以切合病机,故收佳效。

2.小儿久咳某男,4岁,1976年10月20日初诊。患儿平素易受感冒,此次咳嗽痰多已逾5个月,咳则痰阻不易咯出,曾用中西药物治疗罔效。诊见面色少华,纳谷欠佳,口干喜饮,汗出多,小溲时有短数,大便尚调,舌质红,苔薄润,脉细滑。此是久咳肺气耗损,痰气不顺,治拟钱氏补肺阿胶散加味,处方:阿胶(烊冲)、马兜铃、菟丝子、川石斛、杏仁各9g,甘草3g,牛蒡子6g,糯米(包)30g,川贝母4.5g,4剂。二诊:药后吐痰不少,咳嗽减轻,小漫较长,口渴亦瘥,舌红苔薄,原方加款冬花、南沙参各9g,生地黄12g,4剂。三诊时咳嗽基本已和,再以调补肺胃为主,以麦味地黄合百合固金加减,服7剂而收全功。[倪菊秀.董廷瑶用补肺阿胶汤治疗小儿肺虚久咳.中国医药学报,2004,19(4):219]。

按语此例患儿肺卫素弱,时易感邪。此次咳嗽5个月迁延不愈,已成肺气不足之证。久咳耗肺,肾虚尿频,故喜饮多汗,咳嗽不爽,痰难咯出。痰热灼津,则金水两耗。治拟补肺阿胶汤,滋阴润燥。藉马兜铃吐涌胶痰,且内有糯米可保胃气,再加川贝母清肺止嗽,菟丝子补肾。在痰去气清之下,小溲转长,津液渐复,再以调补肺肾以善其后。

3.喉源性咳嗽本病表现为喉头作痒引起干咳直冲而出,呈阵发性连续不断,愈咳而咳声愈趋于干枯气短,饮水含咽后咳可暂缓止,稍呼吸到冷空气及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进干燥食物及讲话过多等后又易重作。证属阴虚失润,肺气上逆,故可用补肺阿胶汤加减治疗。印氏治疗本病58例,药用阿胶15g(烊化),马兜铃、杏仁、牛蒡子、桔梗各10g,胖大海6g,百部、白前各10g,甘草6g。每日1剂,连服7天。结果痊愈36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3%。[印苏昆.加减补肺阿胶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8例.江苏中医,1999,20(4):18]。

史锁芳报道:应用补肺阿胶汤治疗咽痒咳嗽(过敏性、喉源性)226例,有效率96.5%。处方:阿胶珠(蛤炒)10g,牛蒡子10g,杏仁10g,马兜铃10g,生甘草3~5g,蝉蜕6g,桑叶6g,百部(蒸)10g,桔梗5g,金沸草10g,白芍10g,枇杷叶10g,南沙参12g。加减:咽痛者,白芍易为赤芍,加射干、僵蚕;夜咳甚、舌质淡者,加当归;干咳、呕逆者,加桑白皮、赤芍;

闻及异味烟尘则呛咳者,加乌梅;咯痰黏白或黄稠者,加川贝母、蛤壳;初夏喉哽、心烦者,加远志、荷叶;秋令咽干口燥明显者,加麦冬、梨皮;冬令痒咳鼻塞者,加荆芥、紫菀。[史锁芳.疏风清润镇咳汤治疗痒咳226例.江苏中医,1996,(1):11]。

4.小儿干咳干咳少痰或无痰,部分病例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惟干咳未愈或加剧,或呛咳,或咳甚则吐,或咳嗽夜间加剧,或咽痒不适而咳。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胸部X线透视检查无异常,或发现肺纹理增粗。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中性正常或偏高。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咳嗽”范畴。该病病位在咽、喉、肺,病理特点为咳久肺气上逆,燥邪伤气伤阴。病机关键为虚实夹杂,表里同病,因此治疗当标本兼治。应用阿胶散治疗临床疗效良好。李莲嘉报道:应用阿胶散加味治疗小儿干咳130例。治愈(服药5剂咳嗽消失)72例,占55.4%;有效(服药6~10剂咳嗽明显减轻,或偶有咳嗽)52例,占40%;无效(服药11剂以上咳嗽无明显减轻者)6例,占4.6%。总有效率95.4%。处方:阿胶10g,牛蒡子10g,炙甘草6g,马兜铃10g,沙参10g,枇杷叶10g,杏仁10g,蝉蜕5g,桔梗5g,百部10g,浙贝母10g,射干10g。加减:干咳欲呕者,加苏子10g,桑白皮10g;呛咳连连者,加黛蛤散10g;咽红充血明显者,加炒黄芩10g,虎杖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李莲嘉.加味阿胶散治疗小儿干咳130例.河北中医,1999,(3):146]。

5.久咳戴子辰报道:应用补肺阿胶散合麦门冬汤加减化裁治疗肺虚久咳106例。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2周以上未发作,胸片复查基本正常)58例,占55%;好转(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41例,占38%;无效(症状未见改善)7例,占7%。总有效率为93%。处方:党参15g,沙参15g,绞股蓝15g,麦冬15g,半夏5g,炙甘草5g,炙马兜铃10g,牛蒡子(炒)10g,杏仁10g,百部10g,炙紫菀10g,百合10g。加减:痰多色黄质稠者,加鱼腥草30g,冬瓜仁15g,川贝母10g;兼气喘者,加桑白皮10g,地龙10g;肺阴虚干咳无痰者,麦冬增加至21g,半夏减至3g,再加玉竹15g;气虚咳嗽多汗者,加黄芪30g,五味子6g。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口服。服药7日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复查胸片。[戴子辰.麦冬补肺汤治疗肺虚久咳106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6):348]。

6.燥咳本病以咳呛气逆,干咳少痰,咯痰不爽,咽干口燥为主症,常

用补肺阿胶汤滋阴润肺以止咳。任氏用补肺阿胶汤加减治疗本病34例,基本方:阿胶10g(烊化),马兜铃12g,牛蒡子12g,杏仁12g,甘草10g。若感受凉燥见微寒,鼻塞,头痛,苔薄白质干,加苏叶15g,炙紫菀15g,桔梗10g,荆芥10g以疏风温润止咳;感受温燥,见鼻中灼热干燥,身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质干,加桑叶12g,栀子12g,黄芩12g,梨皮12g以轻宣润燥,清肺止咳;燥热犯肺见高热,气急,加生石膏20g,知母20g,鱼腥草20g清肺泄热。结果治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任兴有.补肺阿胶汤加减治疗燥咳34例报道.陕西中医函授,1991,(6):25]。

林晓洁报道:应用补肺阿胶散加减治疗因肺虚燥咳日久不愈的患儿163例,163例中由“感冒”引起者35例,“风温”病后演变27例,“秋燥”后所致31例,咽喉炎26例,支气管炎1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21例,肺结核5例,所有病例均为近期急性感染经治疗后处于稳定吸收期。结果:临床症状全部消失131例,占80.4%;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者23例,占14.1%;无效或病情反加重者9例,占5.5%。总有效率94.5%。处方:阿胶(烊化兑服)3~12g,马兜铃3~6g,杏仁3~6g,牛蒡子3~6g,糯米(包煎)6~20g,炙甘草2~5g。加减:口干燥者,加麦冬、玄参、天花粉、芦根、百合等;胸闷气促较明显者,去糯米,加枳壳、瓜蒌皮、薤白、郁金;咽喉疼痛较显者,加射干、桔梗、威灵仙;咳甚胸胁疼者,加郁金、枳实、佛手;喘促者,加前胡、苏子;咯血者,加白茅根、藕节、白及;便秘者,加火麻仁、番泻叶。[林晓洁.补肺阿胶汤治疗儿童肺虚燥咳.广东医学,1998,(6):476]。

7.感冒后咳嗽本病的特点是均有感冒病史,感冒治愈后,咳嗽反复不愈,咳嗽,咳痰,痰少,或黄或白或黏稠,咽干或咳引胸胁痛,舌苔薄黄或白或干,可用补肺阿胶汤滋阴补肺以疏风邪。以补肺阿胶汤加味治疗感冒后之咳嗽不愈30例。本组病例病程6~45天,均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而阀效。症见咳嗽,咳痰量少,色黄或白而黏稠,咽干,或咳引胸胁痛,舌苔薄黄或黄厚,或苔白而干,脉细或弦滑等。其中18例经胸透检查,除有肺纹理增多外,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处方:阿胶、马兜铃、牛蒡子、桔梗各10g,杏仁、枳壳各6g,甘草5g,海蛤壳20g,沙参15g,知母、瓜蒌各12g。若咳嗽引胸胁痛者,减阿胶、甘草,加竹茹、丝瓜络;干咳甚、痰中带血者,减枳壳、桔梗,加藕节、百合、百部;久咳、呛咳者,减桔梗、杏仁,加罂粟壳、地龙、五味子;痰黏稠不易咯者,减阿胶、枳壳,加天竺黄、川贝、蜜紫菀。

结果:30例患者均获痊愈,其中24例完全服用中药获愈,6例服药1周后好转,但患者又自行加服抗生素,亦获痊愈。疗程最短4天,最长14天。[王贻方.补肺阿胶汤加味治疗感冒后顽咳不愈30例.四川中医,1994,12(9):26]一天8.小儿迁延性肺炎本病表现为面色苍白,咳嗽乏力,晨、晚间或遇风寒加重,食欲不振,低热,口干,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使用补肺阿胶汤滋阴补肺,兼疏风邪颇为对证。张氏用补肺汤与阿胶散加减治疗本病20例,基本方:党参15g,黄芪24g,黄精9g,阿胶9g(烊化),五味子6g,紫菀9g,桑白皮6g,马兜铃6g,牛蒡子6g,杏仁9g,麦冬9g,炙甘草4.5g。每剂水煎至50ml,每日剂量:1岁以下1/4剂,1~2岁1/2剂,3~4岁2/3剂,5岁以上1剂,分3次服,7天为1疗程。热象重或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0g;纳差加焦三仙各6g;腹泻者加乌梅4.5g,赤石脂10g;汗多易惊加龙骨、牡蛎各10g。结果痊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张克芝.中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20例.黑龙江中医药,1997,(1):31]。

9.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咳嗽为惟一症状而无呼吸困难及喘息发作,用一般抗生素及止咳剂治疗均无效。对本病证属阴虚燥热,风邪袭肺者,可用补肺阿胶汤滋阴润肺兼疏风邪治疗。周氏用治标方合治本方(补肺阿胶汤)治疗本病62例,治标方:南沙参9g,射干6g,百部9g,僵蚕5g,广地龙9g,全蝎5g,五味子6g,蝉蜕5g,每日1剂;治本方:阿胶10(烊化),马兜铃、牛蒡子各6g,杏仁5g,糯米15g,甘草3g,每日1剂,连服1个月。结果治愈39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周茵.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江苏中医,1999,20(6):27]。

10.哮喘哮喘是因过敏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增强,导致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支气管腔狭窄,临床上以发作性呼吸困难和哮鸣性呼吸为特征的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本病属中医学“哮证”、“喘证”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病因为内有伏痰复感外邪,先天不足、脾肾两虚。本病可由你风感冒、气候骤变、饮食失节、精神情绪变化以及过度疲劳等多种因素诱发,病机上主责于痰,其标在肺,又与气郁,血瘀密切相关,临床过程分为缓解期和发作期。陈开基用补肺阿胶汤治疗哮喘1例,取得满意疗效。某女,8岁。患儿自幼即患哮喘,屡经治疗未能痊愈。每次发作时胸闷气粗,喘促不宁,甚为痛苦。发作频繁时,1月之内可发作2次,每次持续10天左右方能缓解,此次因感冒后发病已5天。现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咳嗽吐少量黄痰,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数。处方:真阿胶(烊化冲服)10g,杏仁6g,马兜铃6g,牛蒡子10g,炙甘草6g,麻黄6g,石膏10g,款冬花10g。服药3剂后,喘促、胸闷减轻,喉中哮鸣声消除,黄苔已去,脉同前,原方去麻黄、石膏,加怀山药10g,百合10g,继服9剂而愈。4年后追访未再复发。

某女,8岁。患儿自幼即患哮喘,屡经治疗未能痊愈。每次发作时胸闷气粗,喘促不宁,甚为痛苦。发作频繁时,1个月之内可发作2次,每次持续10天左右方能缓解,此次因感冒后发病已5天。现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咳嗽吐少量黄痰,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数。用补肺阿胶汤加味:真阿胶10g(烊化冲服),杏仁6g,马兜铃6g,牛蒡子10g,炙甘草6g,麻黄6g,石膏10g,款冬花10g,3剂。二诊:服上方后喘促、胸闷减轻,喉中哮鸣声消除,黄苔已去,脉同前,原方去麻黄、石膏,加淮山药10g,百合10g,继服9剂而愈。4年后追访未再复发。[陈开基.补肺阿胶散临床运用举隅.黑龙江中医药,1986,4:20]。

按语本案患儿自幼即患哮喘,反复发作,致肺阴亏虚,痰热内郁,治当养阴清肺,止咳化痰。因兼感外邪,故初以本方合入麻杏石甘汤,以表里同治;继则仍宗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之法。数年沉疴,服药12剂而愈。

1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以老年人多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气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的基础上,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长期反复相互作用,可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包括风寒袭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包括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陈开基应用补肺阿胶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例,取得满意疗效。

某女,48岁。咳嗽10余年,近2年来病情加重。现咳嗽胸部隐痛,多呈持续性干咳,有时吐少量干痰,间或痰中带血,咳嗽以夜间及晨起为甚,咳嗽严重时一夜之间仅能睡2、3个小时,伴有身热盗汗,初时曾被怀疑为肺结核,经胸透及肺部摄片排除,舌质红,脉细数。予以补肺阿胶汤加味:真阿胶15g(烊化冲服),牛蒡子10g,杏仁10g,马兜铃10g,炙甘草6g,淮山药10g,款冬花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3剂。二诊:药后身热盗汗停止,痰中带血消失,咳嗽胸痛减轻,夜间已能入睡。原方去地骨皮,加熟地黄

10g,百合10g,继服12剂而愈。1年后因感冒来院就诊,述其咳嗽1年来未复发。[陈开基.补肺阿胶散临床运用举隅.黑龙江中医药,1986,4:20)]按语本案亦属肺阴亏虚,痰热内郁,肃降失常之证,故以补肺阿胶汤加淮山药以培土生金,款冬花、桑白皮、地骨皮以肃肺清热止咳,诸药相合,可清肺养阴,润肺化痰,理气止咳,服药3剂即效。二诊肺热渐失,故去地骨皮之清泻,加熟地黄、百合之润养,续服10余剂而收全功。

【现代研究】]。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该方剂6味药中有5味药对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君药阿胶有促进人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率,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对抗氢化可的松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对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有促进作用,含有阿胶的复方制剂也有上述作用;同时阿胶还有抗辐射损伤、抗疲劳、提高耐寒能力的作用。佐药牛蒡子所含牛蒡子苷元对免疫性肾炎呈现抑制作用,牛蒡子醇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AN AE阳性细胞检出率, 可明显增加抗体生成细胞数形成,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杏仁所含苦杏仁苷有促进枯否细胞增生并使其功能活跃的作用,对肺巨噬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苦杏仁苷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NK细胞活性,促进PHA刺激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使药甘草能诱导干扰素, 增强NK细胞活性,不仅具有抗过敏作用,同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积极影响,其所含甘草酸能促进脾及胸腺重量增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甘草Lx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并可降低抗原量而抑制免疫反应;甘草酸能使体内抗体显著增加,甘草多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可作为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并可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甘草甜素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增强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ⅡL-2的能力; 甘草次酸能升高T淋巴细胞比率, 甘草酸二胺能提高血清INF-α水平; 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2.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的作用对支气管扩张来讲,支气管平滑肌可有诸多受损和破坏,而君药阿胶含有肌肉组成的多种氨基酸,能促进肌细胞再生,防止肌肉进行性变性,同时阿胶有正钙平衡作用,这就更有利于支气管平滑肌的修复;临床单用阿胶粉治疗肺结核咯血有效率达92.7%。臣药马兜铃不仅有祛痰、镇咳作用,而且能舒张支气管,对抗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佐药杏仁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从而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具镇咳、平喘之功效。更重要的是杏仁可促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使病变得到改善,这对支气管扩张肺泡病变的修复十分有利。使药甘草具有镇咳作用,一方面甘草煎剂可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刺激;另一方面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液容易咳出。同时甘草FM100及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有罂粟碱样特异性解痉能力,能解除乙酰胆碱、组胺所引起的平滑肌痉挛。

总之,该方剂具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及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属阴虚、有热、咯血者应当有治疗作用,但是如果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发者应配合使用有效抗生素。该方剂中的糯米西医学认为其有抗肿瘤作用,尚未发现其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应进一步探讨。

【临证提要】阿胶散既可润肺补肺,又能清肺解毒,宁嗽止血,对于肺阴虚有热,久咳不已而痰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者,无论小儿或成人均可用之。本方配伍特点有三:一是虚实并治,补泻兼施,滋阴润肺与清降肺热同用,以补为主;二是补脾益肺并用,培土生金而保肺;三是药性平和,本方原为小儿阴虚肺热证而设,故选药较为平和,且方中诸药均炒后入药,使其苦寒伤中或滋腻碍脾之性皆减。本方不仅可用治小儿肺阴不足,阴虚有热之咳喘,成人亦可使用,尤以风热袭肺,清肃失职,肺阴渐耗,热毒未清之咳嗽气喘证候为宜。临床以咳嗽气喘,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浮细数为使用要点。临床当随证加减:咽干口燥较甚,舌红少津者,加沙参、麦冬以增养阴润肺之力;咽喉疼痛者,加桔梗、玄参以宣肺利咽;痰黏而黄者,加黄芩、鱼腥草以助清肺化痰之功;咯血量多者,加白茅根、生地、仙鹤草以凉血止血。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咯血等辨证属阴虚有热者。

本方由北宋儿科名家钱乙所制,用于治疗“小儿肺虚气粗喘促”。后世根据本方养阴补肺、宁嗽止血之功,又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治疗成人阴虚肺热的咳嗽气喘证,如吴昆说:“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哽气者,此方主之。”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运用亦不拘于肺虚咳喘,还以之治疗因阴虚肺热而致的多种疾病,如《全生指迷方》卷二用于治“衄血吐血,发作无时,肌肉减少”。《幼科折衷》用于治小儿“肺虚有汗”等。这些论述对于临床运用本方时进一步开拓思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