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触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外用药效】野菊花煎液及挥发油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野菊花水提物有体外抑制解脲脲原体生长作用; 野菊花多糖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 野菊花水提液有体外抑制Hz O 2引发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及溶血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痤疮用野菊花50克煎水成200毫升,待溶液冷却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冻成许多小冰块备用(一般的冰箱都配有做小冰块的模具)。每天用洗面奶洗过脸后,再用一块冰块涂搽面部,每次涂搽10分钟左右,每日2次。坚持1周即可见效,如果能长期坚持这一方法便可控制痤疮的复发。
2.难愈合伤口取新鲜野菊花及蒲公英洗净后冷开水清洗沥干。捣烂呈糊状,敷于伤口表面,用无菌纱布覆盖,前3天为每天更换2次,以后视伤口情况改为每天1次,直至伤口愈合为止。敷药前必须用聚维酮碘、过氧化氢、生理盐水清洁伤口,陈旧坏死组织应彻底清除。
3.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丹毒淋巴管炎以鲜品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50克,治疗急性乳腺炎,捣烂外敷乳房红肿部位,疗效较佳。以野菊花20克和桑叶15克,水煎,此煎汤熏蒸两目,可用于急性结膜炎的治疗。将野菊花、鲜紫花地丁、栀子各等份捣烂,外敷患处,治疗急性淋巴管炎。
4.手指感染取蒲公英、野菊花各15克,加水200毫升,煎汁约100毫升,浸敷手指感染,有显效。
【古代临床外用】
1.《岭南草药志》载治疗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
2.《本草推陈》载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