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证
【渊源】 《备急千金要方》。
【病机】热入血分。
【汤证脉症】
主症:身热谵语,斑色紫黑,或有出血见症(吐血、衄血、略血、便血、尿血等)。
副症:躁热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漱水不欲咽,胸
中烦痛,自觉腹满。
舌脉:舌绛起刺,脉数。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主症中任何一项合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典型舌脉。
3.具备副症中一项,加典型舌脉。
4.见于温病的后期,病势较重,多有热邪在气分、营分不愈的病史,或发病即见血分证候。
【禁忌】
1.阴斑、虚斑者不宜使用。叶天士谓:“淡红色,四肢清,口不感渴,脉不洪数,非虚斑即阴斑。”2.阳虚失血者不宜使用。
【汤证辨疑】
1.清营汤证:与犀角地黄汤证之别,详见清营汤证条下。
2.理中丸证:出自《伤寒论》。本方证与犀角地黄汤证皆有出血见症。但前者系阳气虚弱,血失所统引起,无论吐衄或便血等,必伴面色皖白,气短神疲,脉细或虚大少力;而后者之出血乃热邪迫血妄行及伤络所为,无阳气虚之表现,却见躁扰不安,脉数。前者舌淡苔白润,后者舌质红绛而干且起刺。二方证显然有别。
3.黄土汤证:出自《金匮要略》。本汤证与犀角地黄汤证均见出血之症。但前者系中焦虚寒及阴血不足所为,其血色暗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必见之症;后者却系热入血分,迫血妄行而致,血色不暗淡,亦无肢凉之感,舌质红绛起刺,脉数有力。
4.归脾汤证:出自《济生方》。本汤证与犀角地黄汤证均可见便血、衄血等症。但前者系脾气不足,统摄无权所为,除上述见症外,必见食少体倦,舌淡苔薄白,脉细缓;后者系热入血分所致,除无食少体倦外,舌质红绛起刺、脉数为必见之征。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用于血分证及血热妄行,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急性热病呈血分证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呈血热妄行表现者。此外,本方也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1.出血。吐、衄血者,加怀牛膝、代赭石、白茅根、大蓟、侧柏叶;咯血者,加怀牛膝、白及、紫珠、仙鹤草;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便血者,加生地榆、槐角;兼血虚者,加阿胶;兼瘀血者,加三七粉、炒蒲黄。2.急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有出血倾向者。为增强疗效一般可选加金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连翘等。3.烧伤。原方重加元参、黄连效佳。
4.皮肤疾病。据报道该方治疗剥脱性皮炎、带状疱疹、顽固性牛皮癣等有效。
以上所治之病,无需皆用犀角,因其货源不足,价格昂贵,可以水牛角或猪爪甲代替。
【汤方组成】犀角一两,生地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
水煎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