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份。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方解:牡蛎、栝楼润燥止渴,余皆逐水利尿之品,故治腰以下有水气,渴而小便不利者。
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解析:大病差以后,而喜唾久不了了者,胃虚有寒饮也,当与理中丸,温胃以逐饮。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解析:伤寒病已解后,精气大伤,津液亡失太多,而致胃虚有热,故虚羸少气,胃虚则饮自上犯,故气逆欲吐也,竹叶石膏汤主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