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人参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养生之家导读:桂枝汤,中国著名汤液经方,出自《伤寒论》。那么伤寒论桂枝人参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桂枝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方解:本方即桂枝甘草汤与人参汤(即理中汤)合方,故治二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的合并者。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解析:太阳病,伤寒证应当发汗解表,本不宜下,而反大下之,下后表不解,当与桂枝汤以解肌,切不可与麻黄汤复发汗,而竟复发汗,一误再误,邪气内陷致心下痞。仍恶寒者,则表还未解,对于这种情况,宜先与桂枝汤以解表,表解后,再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攻其痞。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解析:伤寒发热、汗出不解,是说伤寒发热虽然依法发汗,可是发热仍然不能解除。心下痞硬为里实。发热、呕吐而下利属少阳,于是形成少阳阳明并病,宜用大柴胡汤主治。

按:本条的“心下痞硬”,与163条桂枝人参汤所主的“心下痞硬”,有虚实之别,参照其余脉证不难辨认。本条的“心下痞硬”为里实,是“心下急”的甚者,为大柴胡汤的严重证,临床急性胃炎、或痢疾往往见之,宜注意。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解析:病如桂枝证,是指脉浮、气上冲而说的。但头不痛、项不强,这不是桂枝汤证,寸脉微浮,胸中痞硬者,为邪实于上。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病有上越之机,欲吐不得吐。此为胸中有寒也,是概括上证系胸中有寒饮,病在上者,当吐之,故宜用瓜蒂散吐除寒饮。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