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诀】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评注】芫花能逐水退肿泻饮、祛痰止咳。本品轻扬,泻水力猛,长于逐胸胁之水,常用治悬饮咳嗽、臌胀、水肿胀满、二便不利等。
芫花为瑞香科灌木植物芫花的花蕾。味辛、苦,性温。有毒。归大肠、肺、肾经。功能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本品亦为作用较为猛烈的峻下药,可逐水泻饮退肿,但逐水之力稍弱于甘遂、大戟,多配伍二者同用。兼能祛痰止咳,以泻胸胁水饮见长,故多用于饮停胁下之咳喘痰多、胸胁引痛之证。因其泻下峻猛,毒性较强,一般咳嗽咳痰者罕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芫花酯甲、芫花酯乙、芫花酯丙、芫花酯丁、芫花酯戊、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
2.药理作用芫花素能刺激肠黏膜引起剧烈的水泻和腹痛;口服芫花煎剂可引起尿量增加,排钠量亦有增加;另有抑菌、促进子宫收缩、镇静、镇咳、祛痰的作用。
【应用】
1.胸胁停饮,水肿,臌胀本品具有泻水逐饮的作用且以泻胸胁水饮并能祛痰止咳见长。故适用于胸胁停饮所致的喘咳、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及水肿、臌胀等,常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如十枣汤、舟车丸等。
2.咳嗽痰喘本品能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证,可单用或与大枣煎服。近代有用醋制芫花的粉剂及苯制芫花制成的胶囊或水泛丸,以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良效。
3.头疮、白秃、顽癣及痈肿本品外用能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秃、顽癣等皮肤病及痈肿,可单用研末,或配雄黄用猪脂调敷。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0.9g。外用适量。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虚弱者及孕妇应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