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别名】芫、去水、败花、赤芫、毒鱼、杜花、头痛花、老鼠花、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地棉花、银腰带。
【泡水喝的作用与功效】(1)致泻和致吐。据研究,芫花水浸剂能兴奋肠道平滑肌,增强肠蠕动,引起轻度腹泻。并可引起呕吐。(2)祛痰止咳。据观察,芫花能使炎症减轻,并降低痰液黏滞度。(3)抗菌。据体外试验,芫花提取物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
【主要成分】芫花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谷固醇、苯甲酸、刺激性油状物。
【性味归经】辛、苦,温。人肺、脾经。
【功效主治】逐水涤痰。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疟疾,痈肿。
【泡水用量】内服:1.5~3克/次。外用:研末调敷。
【泡水配方】
·急性乳腺炎:芫花6~30克,鸡蛋3~5个,同煮至蛋熟,去蛋壳,刺数小孔放人再煮至发黑为度、吃蛋饮汤,1~2个/次,1~2次/日。功能化痰消结。如服后恶心、头晕者,吃蛋勿饮汤。反应重者,用菖蒲煎汤服解之。
·冻疮:芫花、甘草各15克,水煎成200毫升,温热浸泡手足,30分钟/次,2次/日,可泡2~3日/剂。功能散瘀活血。
颈淋巴结核:芫花6克,地骨皮30克,木贼草、白茅根、水竹叶、地锦草、柴胡、桔梗各10克,用高度米酒500毫升浸泡,再用糯米约2000克,做成甜酒去渣,渗人上药酒中待用。10毫升/次,3次/日,空腹服。功能解毒散结。
·龋齿牙痛,风火牙痛:芫花、细辛、川椒、蕲艾、小麦、细茶各3~5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热漱口(勿饮),3~4次/日。功能祛风杀虫,清热止痛。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故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此外,芫花不宜与甘草同服。
【文献选录】《本经》:“治水饮痰澼,胁下痛。”《名医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