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调理胃肠
调理霄肠是推拿疗法的特色。中医推拿有摩腹运气、腹诊推拿、脏腑图点穴法等以腹部操作为主的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和内功推拿流派对腹部操作非常重视,袁氏按导法也有腹部总持法和分持法。《千金要方》云:“食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厘正按摩要术》云:“胸腹上下,或摩或揉,或搓或推等法,往来轻重,缓急得宜,自然消化,切勿偏用,庶脏腑不致有反复不宁之患。即有痰滞食积,在回肠曲折之间,药方所不能到者,此则妙在运动,因之消化而解矣。”《石室秘录》用揉法治疗脏腑癥结:“以一人按其小腹揉之,不可缓,不可急,不可重,不可轻,最难之事,总以中和为主。”“中和”有双向调整阴阳,使胃肠功能趋于正常之意。其治法一是在腹部局部操作,一是取背俞穴或循经取穴。操作法有摩腹,一指禅推腹部,按揉天枢、关元、中脘,点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掌振腹部,擦背部膀胱经,以及小儿推拿中的摩腹、揉脐、分推腹阴阳等。如对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所致的便秘不通,多用顺肠蠕动方向揉摩,以消食导滞。较为严重的肠梗阻,《肘后救卒方》则用“抄腹法”治之。
七、宣肺化痰
推拿对肺系病证的治疗有其独特之处,就是良好的化痰排痰作用。这主要是通过拍法、振法对上背部的物理刺激而实现,也可刺激肺俞、定喘等腧穴而对肺系起作用。
肺系病证的病机之一,就是“膈有胶固之痰”(《证治汇补》)。推拿治疗在上背部施以掌振法、掌拍法,可振荡气道内的痰涎,加速其由内向外运动,而起化痰排痰之功。如能配合适当的肺部引流体位则效果更好。此法对咳嗽、哮喘等多种肺系病证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推拿用于化痰排痰的操作法还有很多。如《动功按摩秘诀》的“掐天突穴法”,《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点天突穴法”和“捏结喉法”,《幼科铁镜》的“指抵气海穴法”,《幼幼集成》的药物推熨胸背“暖痰法”,《卫生二要》的“转辘轳法”,以及内功推拿流派的“擦前胸后背法”等。
八、急救醒神
推拿不仅可以治疗慢性疾病,还被用于各科急症。
1?醒脑开窍《肘后救卒方》已经用手法抢救“卒中恶死”(突然昏厥),“令爪其病患人中,取醒”。《动功按摩秘诀》治疗“中风不省人事者”,有掐人中、颊车、合谷等穴法。后世用于醒脑开窍的手法还有掐十宣、少商、老龙等。《幼幼集成》用药物推熨“开闭法”治疗急惊风昏迷:“小儿风痰闭塞,昏沉不醒者,药不能入,甚至灸不知痛,总由痰塞其脾之大络,截其阴阳升降之隧道也。证虽危险,急用生菖蒲、生艾叶、生姜、生葱各一握,共入臼捣如泥,以麻汕、原醋同炒热,布包之,从头项胸背四肢,乘热下熨,其痰即豁,自然苏醒。此方治小儿可,即治大人亦可。凡闭证皆效。”
2?强心通脉《金匮要略》记载了按摩为主抢救G缢死,布用于急救的胸外心脏按摩法,即“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更有详细的操作记载。《肘后救卒方》治卒心痛,“以手大指按心下宛宛中,取愈”。《宋文宪公全集》记载朱丹溪派弟子贾思诚治疗一眩晕耳鸣的病人,“其厥逆也,则药其涌泉以寤之;其怔忡也,则按其心俞而定之”。
3?开喉通膈《续名医类案》引述《治法汇》喉科擒拿法:“金陵黄泥巷杨马军治咽喉孥法,以中指蘸药少许,于喉中用力一捻肿处,出血并痰涎,随即能下汤水,绝妙。即前用针刺之意,药恐伪也。”这种喉科擒拿法用于主治喉痉挛、喉水肿和腭扁桃体发炎等喉部急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喉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