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罗某,女,28岁,1980年8月27日初诊。患者右侧腰腿(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已2个月,在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曾服止痛药及针灸治疗未效,今特来诊治。审其腰痛轻,腿痛重,步履维艰,抬腿试验阳性,患肢无明显喜温恶寒感,肌肉无眀显削减,面色淡黄欠华,舌苔薄白,脉细紧。拟诊为素体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袭入,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然而风寒湿痹之中由于三气之邪侵袭各有偏胜,如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本例以痛为主,似属痛痹。治予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金匮要略》之乌头汤加味处方:川鸟6克,麻黄4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川牛膝12克。每日1剂,水煎服。1980年9月5日复诊,患者服上方4剂后,患肢疼痛基本消失,仅在走路时稍有不适感,查舌苔薄白,脉细紧,治疗收效,守方续进。
1980年9月20日再诊,患者右侧腰腿疼痛已止,步履如常,唯患肢有麻木感,无其他不适,少苔,脉细。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法,以收全功。处方:当归10克,臼芍10克,桂枝6克,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川芎6克,甘草6克。上方服5剂,随访2年,未见复发。[胡毓恒临床验案精选.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分析点评】本例患者右下肢疼痛,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受邪,痹阻不通而罹病。按照《素问·痹论》中所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痛,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之分类木病例辨证属痛痹。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金匮要略》之乌头汤加味。
方中用乌头汤温经散寒为主,酌加当归以养血,川牛膝活血通络除湿,又能引药下行。如此配伍,方药对证,服之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