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养血解郁安神汤治疗失眠症

养生之家导读:自拟养血解郁安神汤治疗失眠症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予自拟养血解郁安神汤:柴胡10g,生地黄20g,白芍

15g,川芎15g,远志10g,酸枣仁20g,茯苓15g,炒栀子10g,牡丹皮10g,当归15g,磁石20g(先煎),甘草5g。由本院中药煎药室制成150mL/袋煎剂,每次1袋,每日2次温服,其中晚间1次临睡前半小时口服。疗程1个月。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4.0%。

治验点评

38.png-sy

失眠症中医即不寐,中医学认为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气和卫气的运行为基础。《灵枢·营卫生会》:“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凡影响营卫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神不守舍,都会导致失眠。又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独得入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类证治裁·不寐》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可见阳盛阴伤,阴阳不交,致不寐。肝藏血,血舍魂,情志过度易伤五脏经气,人之七情,内伤首伤于肝,可致肝之阴阳失衡,魂舍不藏,而发生不寐。肝为多气多郁之脏,肝气疏畅则血府自藏,神明安养,眠安神爽。正如王冰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说明人的生理节律调控是通过肝的藏血功能来完成的。若忧思过度,肝气郁结,条达失畅,则上扰神明而不寐。肝藏阴血,以滋养神魂,肝之阴血不足,则不能藏魂而寐;肝阴虚而生内热,肝血虚则神无所养,阴血虚则虚热内扰,故烦而不寐。故本病以情绪波动为主因,恼怒忧思,肝郁气滞,不得疏泄,气郁化火,肝为藏血之脏,火郁损伤肝血,使肝郁血虚,故肝郁血虚型失眠症患者多见,因此我们选择这一常见证型进行临床观察。自拟养血解郁安神汤治疗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本方是从逍遥散衍化而来,主治肝郁血虚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芳香可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是治肝郁之要药;生地黄,牡丹皮重在柔肝滋阴益肾;酸枣仁养血安神;茯苓健脾安神;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化瘀,兼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远志既宁心安神又通肾气,为交通心肾,安神定志之佳品;磁石镇惊安神;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本方药理具有镇静调节神经作用。根据药理学研究证实,方中柴胡中的柴胡皂甙对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当归所含的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镇静作用;白芍所含芍药苷有免疫调节,镇静,抗惊厥的作用;酸枣仁、远志所含的化学成分也分别有镇静,催眠的作用;磁石亦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的药理作用,还有补血作用;川芎水煎剂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栀子,茯苓,生地黄,牡丹皮和甘草等药物所含化学成分也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因此,诸药合用,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正常,诸证消失,本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