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唐·岑参
物种基源
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木质蔓生藤本植物猕猴桃的果实,又名藤梨、羊桃、毛梨、连楚、鹅莓、奇异果等。我国是猕猴桃的故乡,《诗经·桧风》中就有记载:“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这里苌楚就是猕猴桃的古称。到了唐代还称为“唐梨”。“中唐井栏上,一架猕猴桃”是唐代诗人岑参记述猕猴桃的诗句。说明我国在唐代中期以前猕猴桃就有庭院种植,可谓历史悠久了。现主产于河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因猕猴喜食而得名,有50多个品种。
生物成分
据测定,每100克可食猕猴桃,含水分83.4克,蛋白质0.8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11.9克,膳食纤维0.6克及胡萝卜素、硫胺素、视黄醇当量、尼克酸、维生素C、E,还含微量元素钙、镁、铁、锰、铜、磷、硒、猕猴桃碱、槲皮素、山柰醇、咖啡因,对香豆酸、春色花青素、春色飞燕草花青素等。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猕猴桃,味甘,酸,性寒;归肾、胃经。
2.医学经典
《本草纲目》:“主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下石淋,调中气。”
3.中医辨证
猕猴桃可清热止渴、通淋利尿、健脾止泻,适用于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等症的食之助康复。
4.现代研究
近十多年来,把猕猴桃的鲜果汁及鲜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发现猕猴桃果汁中的维生素C对致癌物———亚硝胺的氨基合成有阻断作用,并有降血脂、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所以常食猕猴桃及其制品,对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疾病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此外,研究还表明,猕猴桃可作为航海、航空、宇航员及高原、高温等工作人员的保健食品。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1)不可多食,多食令人脏寒泄,以免伤人阳气。
(2)脾胃虚寒、尿频、月经过多者应忌食。
(3)不可与动物肝脏、黄瓜、番茄同食。
传说故事
一、巧判命案
名气大的地方官,外地跨乡跨村都有人叫他调解。光绪年间,金竹镇奕溪村出了一场人命案,想不去报官来个私了,奕溪来人叫奕山朱梓荣去断案,朱梓荣义不容辞马上动身抄小路,过白岩坑到了奕溪,这段是山路,全程有三十华里,他一到,不与两家当事人接触,走访农户了解案情。原来双方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了一场斗殴,一方为了防卫失手一棍把对方打死了,两家人平时无冤,还比较要好,按大清立法一命抵一命,是基本的条款,死者一方不服,想去报官,朱梓荣通过走访串户作出了判断,这是一次过失犯法,有一半属于正当防卫,按大清法律不能抵命,只能用赔偿作抵罪,死者一户是一根独苗,对方有三个儿子,朱梓荣把打死人者的第三子判给死者一方,双方达成了协议,达到了两家和好圆满的结局。朱梓荣这次如果不去,死者一方请来律师,打死人的一方必死无疑。这次对朱梓荣非常感恩,敬献两百块大洋,朱分文不收。事过数月,冬天到了,对方了解到朱梓荣有爱吃甜食的习惯,送来了一担芹梨(猕猴桃),这通过米糠发酵又软又甜的芹梨送到了朱梓荣家,朱梓荣高兴得不得了,把一担梨的礼品全收了下来。
二、秦始皇不死之药
徐福渡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它就是现在人工种植水果———猕猴桃。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于是徐福在公元前219年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秦王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他告诉秦始皇,东方的确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鲸鱼拦路,他要强弓劲弩射退大鱼。秦始皇全盘答应条件,助他再次东渡。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在东方“平原广泽之地”自立为王,再也不回来复命了。
根据考证,徐福并非传说人物,经考证他的故乡正是今天江苏省连云港郊外的徐阜村。看到这里,不禁令人生疑,秦始皇何许人也?荆轲那样的职业刺客都死在他的手里,怎么会上徐福的大当?除非……除非他能让秦始皇相信东方真的有仙山,仙山上真的有不死药。原来,秦始皇的老家,陕西秦岭一带就是野生猕猴桃的产地之一,这东西只怕皇上经常用它来开胃,难怪…难怪,徐福找到了“长生不死药”也不敢归国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