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剪黄花秋复春,霜皮露叶护长身。
生来笼统君莫笑,腹内能容数百人。
——《咏冬瓜》·宋·郑安晓
物种基源
冬瓜(Benincasahispida),为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其果实。冬瓜又名水芒、东瓜、枕瓜。以表有层蜡样粉末、墨绿色、无病斑、皮较硬、肉质结实、成熟的种子变黄褐色者佳,有白、青、青黑皮三种,原产我国南部及南亚和印度次大陆,现除高寒地带,各地均有栽培。
生物成分
据测定,每100克可食冬瓜,含热能11千卡,水分96.5克,蛋白质0.4克,碳水化合物1.9克,脂肪0.1克,膳食纤维0.5克,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及钙、铁、磷、镁、钾、锰、锌、铜、钠、硒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丙醇二酸及葫芦巴碱氨基酸等。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冬瓜,味甘,淡,性凉;归肺、大小肠经、膀胱经。
2.医学经典
《古今医亲录》:“清心火、泻脾火、去胃热、利湿去风、和五脏、消肿止渴、解暑消热、益气耐老、除胸心满、轻身不肌。”
3.中医辨证
冬瓜能清热、镇咳、涤肠胃、利尿息肿、治五淋、除烦愦恶气,适用治疗暑热、咳嗽有痰、肠胃不舒、小便不利、水肿等病,且能解鱼毒和酒毒。冬瓜皮、冬瓜子对治肾病浮肿、肺脓肿病和糖尿病等症有食疗促康复效果。
4.现代研究
冬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中间质、阻止癌细胞生长;冬瓜中的粗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使肠道里积存的致癌物质尽快排泄出去;含糖量低,水分含量较高,能利水消肿,去掉过剩堆积的体脂,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肥胖病患者都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含钠量较低,也是肾脏病、浮肿病患者理想的蔬菜。据中医专家介绍,冬瓜有解毒抗癌作用,可用于癌症腹水、胸水与肢体浮肿等症的食疗促康复。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1)冬瓜性寒,故久病的人与阴虚火盛者应少食。
(2)冬瓜属损精伤阳,不利于性功能的食物,男性不宜过量食用。
(3)冬瓜如用于解暑清热、止渴利尿,就需要连皮煮汤服食,但体弱肾虚病患者食之会引起腰酸痛。
(4)形体消瘦者不宜多食,因消瘦者食用,则渗利伤阴。躁动浮火,不但使形体消瘦,而且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病变。
(5)服用维生素K时不宜食用,因冬瓜相对含维生素C高,食用后可使维生素K的治疗作用降低。
(6)脾胃虚寒易泄泻者应少食冬瓜,以免病情加重。
(7)服滋补药品期间应忌食冬瓜。
传说故事
冬瓜的传说
相传,神农氏爱民如子,见天下百姓光有粮食没有瓜吃,,便培育了瓜,并封“四方瓜名”,名之曰:东瓜(冬瓜)、西瓜、南瓜、北瓜。命令它们各奔所封地方,传宗接代,造福万民。西瓜到了西方,扎根沙土,长得蜜甜蜜甜。南瓜到了南方,爬墙生蔓结了果,既能当莱,又能当饭。北瓜到了北方,长出瓜来肉厚味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亦可供赏玩。唯独冬瓜怕东方海风大、怕南方天气热、怕西方风沙大、怕北方风雪冷,最后,还是听从安排去东方安家。神农氏很高兴,说:“东瓜,东瓜,东方为家。”冬瓜反驳说:“应该是冬瓜,不是东瓜。”神农氏说:“冬天少菜,你喜欢叫冬瓜,就叫冬瓜好了。”冬瓜高兴极了,唱道:“天有四季分阴阳,春夏秋冬冬为王。地有四方明走向,东西南北东为王。”便高高兴兴地到东方去了。后来,南瓜、北瓜、西瓜听说冬瓜妄自尊大,便一起来责问冬瓜。冬瓜一气,把肚子胀得既大又长,它本来应该是冬天成熟的,但它怕冷,还没等冬天到,就催人们提前把它摘回家。人们便讥笑冬瓜说:“冬瓜冬瓜不见冬,个子大来肚子空。”
关于冬瓜名称,还有一段趣闻。相传,在唐代,有个县官冬天下乡体察民情,一位老农用贮藏的冬瓜做菜招待,他在餐桌上得意地说:“冬天出冬瓜,名副其实也。”后来人们嘲笑他:“冬瓜本姓夏,有奶未必妈。”为什么夏季所产的瓜,却又取名为冬瓜呢?这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相同的原因,冬瓜又称为白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