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总处在繁忙和劳碌之中,身心都在积极、努力地工作,但身体由此形成的不平静,以及外界的各种干扰和喧哗,会使我们无法很好地体察自身,感悟变化。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功能,特别是一些潜能,在放松和安宁时更容易显现,当我们自我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时,往往能感觉到身体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其实这不并是身体的改变,而是我们的主观思维感受到了平时察觉不到的一些功能。
调整呼吸和进入冥想就是让我们身心放松,从而有意识地达到平静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时身体的部分运行可以被我们的思维捕捉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将这些感受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加以强化和提升,并变为思绪可以正常支配的功能,这就是一种潜能的开发,这些感受也就是一种不同于平时的特异功能,静修就通过入静和引导来达到此目的,同时也能产生滋养身心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保健和养生。治病解决身体的运行障碍,恢复体内平衡以及自愈功能,养生则可以提高人体运行的有效性。虽然衰老和死亡无法避免,但通过养生我们可以努力保持身心的健康,尽量延缓这一进程。
人体会由于自身或外界的原因发生各种变化,养生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锻炼,维护和减缓身体功能的退化;二是通过营养,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三是加强意识修养,保持意识对身体的有效指挥和控制,这三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实际上主要都是为了提高和保持体内温度。
锻炼之所以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除了用进废退的刺激以外,主要就因为锻炼也能有效地提高体内温度。锻炼使身体运动得到加强,人体出汗就是运动使温度升高的表现和结果,但这种升温相对较快,需要用出汗来使身体散热和保持适度的平衡,除了发烧以外身体的自然出汗一是具有生理上的作用,二也反映出对身体运行的促进作用。而意识修养是主动提高体内温度,营养是帮助保持体内温度,这其实就是这三种保健和养生方法的主要作用,如果人体温度不下降或下降变缓,可以使身体的运行和功能保持得更有效、更长久。
要提高体内温度,实现养生目的,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根据养生三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是加强运动、补充热量以及注意身体保暖,防止体温过度变化等手段。补充热量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进行,如果方法不当容易形成血燥,反倒破坏身体内部的平衡和秩序,影响身体健康;锻炼是其中比较有用的方法,但锻炼也和营养一样,要适度才能有效,否则反而会产生损害;所有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是发挥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是主观上实现保暖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我们可通过晒太阳,让阳光作用于身体而感觉温暖,而有时通过想象太阳照在身上同样也可感受温暖,只是它们的形式和效果不一样而已。
一切意识修养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体内温度的温和上升,针灸和按摩通过刺激、挤压使温度沿身体运行通道上升,太极和瑜伽通过肢体舒张的变化,以及内心的专注使温度上升,催眠、冥想、修炼、打坐等各种静修方式,则是通过专注性和暗示性产生的意识过滤,以及意识控制促进温度上升。这些都是促进和保持体内温度的有效方法,可以让身体有更好的内部运行环境,我们思维上的积极、心态上的平和、意识上的稳定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意识活动的控制能力,保证意识修养的作用,促进身体功能与运行秩序的稳定和平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