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生气的十大危害_发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养生之家导读:生气是百病之源,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伤害自己的身体”。经常发怒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下面小编为您讲解经常生气的十大危害。

文章目录

经常生气的十大危害

世间万事,危害健康最甚者,莫过于生气。正如《内经》所说:“百病生于气。”

现代医学证实,生气动怒对人体健康起码有十害:

第一,伤肺。生气时人的呼吸急促,可致胸闷、肺腔膨胀、气逆咳嗽和哮喘,危害呼吸器官——肺的健康。

第二,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郁不舒,肝气不顺,肝胆不和,引发肝病。

第三,伤心。生气时心跳加快,呈心闷、心慌、心悸的异常表现,使心脏受损,长此以往易诱发心痛病。

第四,伤脾。生气忧虑,能致脾止积郁,伤脾胃。

第五,伤胃。生气之时,可致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过多,胃肠蠕动减弱,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降低,容易发生胃溃疡。

第六,伤肾。经常生气的人,逆气冲击肾脏,会出现肾衰、腰膝酸软无力、性功能下降。

第七,伤脑。生气尤其是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这种反常行为又会对大脑中枢神经形成恶劣刺激。

第八,伤神。生气时由于人的心绪不平静,引起失眠,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重者甚至引起反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第九,伤肤。不良情绪引起皮肤干燥、萎缩,令你愁容满面,面色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第十,伤内分泌。生气引起激素分泌紊乱,造成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糖尿病和女性月经不调等二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此时容器中冰水混舍物的温度正好是0℃),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况下的“气水”。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无色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钟后,大白鼠竟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很难长寿。”这位美国生理学家告诫人们:“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否则孩子会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人在旅途,难免遇到令人生气之事:夫妻拌嘴,父子斗气,邻居争执,同事不睦,外出受到欺侮,遇到出言不逊等等,均可让生闷气、闲气……但是,为了您的健康,请您常吟《不气歌》,学做乐观者,乐乐呵呵潇洒地生活!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不易。气之危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这是清朝光绪年间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着名的《不气歌》。

发怒对人的危害

发怒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黄帝内经》载:“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说明发怒易伤肝脏。人在发怒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促,额部、颈部静脉血管扩张,“青筋暴露”。愤怒的持续存在,有可能导致情绪性神经障碍。愤怒和恐惧相结合,有可能成为导致焦虑这类适应不良性症状的原因。事实表明,经常发怒的人,容易引起心悸、失眠、高血压、冠心病、胃肠道疾病等。据《左传》载:“忿怒之深、空腹不食、直气盈饱也。”告诉人们,发怒后食欲不振,吃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郁积。因此发怒极易导致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另外,发怒还可以影响内分泌,使内分泌功能降低。发怒后会感到唾液减少,口干舌燥,吃东西没有味道,喝茶饮酒感到发酸。可见发怒对身体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制怒。

人到中年应该学会情感自控,使自己在受到任何不良刺激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镇定,不发火、不发脾气。因为一发怒,感情的烈火就会烧掉自己的理智,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欲求之目的不但达不到,反而增加了难度。有一些人在单位受到挫折后不发火,回到家中,却朝着自己的配偶或子女大发脾气,迁怒于人,造成家庭气氛的紧张,破坏了家庭的和谐。

既然发怒有损于身体,有损于他人,有损于人际关系,有损于家庭气氛,那么就一定要学会制怒。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