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患了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特征。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临床可分为:(1)急性菌痢起病急,突发高热,伴有头痛、食欲不振,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明显的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左下腹常有压痛,肠鸣音活跃。
(2)中毒性菌痢可有或无急性菌痢的典型表现,小儿多见,临床表现以休克和脑水肿为主。突起高热,常达40℃以上,出现惊厥和抽搐,面色苍白灰暗,四肢厥冷,血压低或测不到,心音弱等休克表现。脑水肿时神志香迷,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呼吸不规则或呈双吸气、点头样呼吸。
(3)慢性菌痢菌痢病程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菌痢。多由未经合理治疗的急性菌痢演变而来,迁延不愈。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呈间歇性,左下腹有压痛。长期腹泻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头晕等。
实验室检查可见大便镜检有较多红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脓细胞常在10个以上/高倍视野。急性菌痢常有白细胞增多,在10~20×109/升;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慢性病例有轻度贫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