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产 地】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化学成分】桑叶含脱皮固酮、芸香苷、桑苷、槲皮素、异槲皮素、东莨菪素、东莨菪苷等。
【药理作用】
(1)降血压:可使麻醉犬出现暂时血压下降,但不影响呼吸。降血压成分与本品所含的8-环乙烯基黄酮类有关。
(2)降血糖:桑叶所含脱皮固醇对多种方法诱导的小鼠血糖升高均有降血糖作用,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血糖。
(3)抗菌作用: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4)对平滑肌的影响: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质轻疏散,苦寒清泄,甘而兼润。入肺经,能疏散风热、清润肺燥;人肝经,能清火益阴而明目,并兼凉血而止血,主治风热、燥热、血热所致诸疾。
【功 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病症】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
(2)肺热燥咳。
(3)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4)血热吐衄。
【用法用量】煎汤,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中药方】
桑叶丹参汤
原料:桑叶10g,丹参30g,石决明30g,天麻15g,地龙15g,桑寄生15g,川贝母12g,川芎9g,制半夏9g。
用法:将上述药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水煎去渣取汁。水煎剂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桑菊草藻汤
原料:桑叶10g,菊花10g,钩藤15g,甘草5g,海藻10g,生地黄10g,怀牛膝15g,牡蛎30g,陈皮10g,白术15g,丹参15g。
用法:将上述药材一同放入砂锅中,钩藤后下,加入清水适量,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肝阳偏盛型高血压。
【药膳方】
双叶粥
原料:桑叶10g,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g,砂糖适量。
用法:先将桑叶,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兑入砂糖调匀即可。供早、晚餐温热服,或作点心服食。
主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
【药茶方】
桑叶菊花茶
原料:桑叶6g,野菊花5g。
用法:将桑叶研成粗末,与野菊花同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一般冲泡3~5次。
主治:肝阳上亢、肝火亢盛型高血压。
桑菊银楂茶
原料:桑叶15g,白菊花12g,金银花15g,生山楂30g,绿茶3g。
用法:将以上5味中药一起放入带盖的大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分3~5次饮用。
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
桑菊银花茶
原料:桑叶4g,菊花6g,金银花8g。
用法:将上述药材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10~15分钟。代茶频饮。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去,另换(1日可换2或3次)。
主治:高血压病、头目眩晕、外感风热、头痛等。
桑菊薄荷饮
原料:桑叶10g,菊花5g,薄荷3g。
用法:桑叶晒干揉碎,同菊花、薄荷叶一同放茶杯内,用沸水冲泡10分钟。或把桑叶、菊花及薄荷叶适量一同放人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煮沸后即可饮用。代茶频饮。
主治:风热感冒、急性咽喉炎、高血压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咽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患者饮用。
桑竹饮
原料:桑叶5g,白菊花5g,苦竹叶20g。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高血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