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养生之家导读: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 us alba L.的干燥叶。桑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常用别名】铁扇子(《百草镜》),冬桑叶、双桑叶、霜桑叶(《中药志》),双叶(《新编中药炮制法》)。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 us alba L.的干燥叶。

6.png

【产地与产地加工】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历史沿革】唐代有烧灰淋汁法(《食疗》)。宋代有微炒法(《圣惠方》)。明代有烧存性、蒸熟(《纲目》),焙、蜜炙(《准绳》),九蒸九晒、酒蒸法(《醒斋》)。清代有蜜水拌蒸(《逢源》),炒(《尊生》),焙干(《串雅外》),芝麻研碎拌蒸(《得配》),去蒂洗净曝干法(《切用》)。现行有蜜炙法(《中国药典》1963年版),炒法(《浙江》),蒸法(《集成》)。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去柄,筛去灰屑(《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搓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蜜炙

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

手为度,取出,放凉即得。每桑叶100kg,用炼熟蜂蜜20~25kg(《中国药典》1963年版)。

2.炒制

取生桑叶,炒至微焦(《浙江》)。

3.蒸制

取桑叶放蒸笼内,下垫清洁细麻布,蒸1小时晒干即可(《集成》)。

【成品性状】桑叶:为碎片状。上表面黄绿色或淡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蜜桑叶:形如桑叶,表面暗黄色,微有光泽,略带粘性,味甜。炒桑叶:形如桑叶,表面微焦。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与用量】5~9g。

【处方应付】处方写桑叶、冬桑叶、双叶等均付生品;写蜜桑叶付蜜炙桑叶;其余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燊叶以生用为主,生品长于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多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昏头痛,咳嗽,咽喉肿痛;肝热目赤、涩痛,多泪及肝阴不足,目昏眼花。蜜炙后其性偏润,清肺润燥作用增强,多用于肺热燥咳。

【化学成分】含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羟基促脱皮甾酮,3-谷甾醇-3-葡萄糖甙,3-谷甾醇,羽扇豆醇,芸香甙,桑甙,异槲皮甙,山柰酚-3-葡萄糖甙,黄芪黄酮,东莨菪甙,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胡卢巴碱,胆碱,腺嘌呤,绿原酸,延胡索酸以及挥发油、氨基酸和无机元素铜、锌等。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蜜桑叶,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