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为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叶。
【别名】 铁扇子、桑叶、冬桑叶等。
【处方用名】 桑叶、冬桑叶、经霜桑叶、晚桑叶、老桑叶、炙桑叶。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
【产地采收】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炮制研究】生用或蜜炙用。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等。此外,本品甘寒,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可单用,或配其他止血药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含脱皮固酮、芸香甙、桑甙、槲皮素、异槲皮素、东莨菪素、东莨菪甙等。鲜桑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煎剂有抑制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高血糖症均有降糖作用,所含脱皮固酮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但不影响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脱皮激素还能降低血脂水平。
【妙用单方】
【方一】
桑叶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成极细粉。每次9克,用米汤送下,每天1剂,连服3~5剂。
【功能主治】固涩敛汗。主治盗汗。
【疗效】据魏龙骥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夜间出汗,均获满意疗效。
【来源】新医药学杂志,1978,(4):9
【方二】
经霜桑叶适量
【用法】取上药,用清水洗净,晾干,每1000克加水4000毫升,在水浴锅内煮沸30分钟,取汁用双层纱布过滤,然后向过滤液内加沸水至4000毫升,静置4小时,将澄清液置水浴锅内煮沸后,加0.04%羟苯乙酯再煮沸10分钟,冷却装瓶,灭菌后备用。每天服600毫升,分3次服,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分清别浊、收涩固精。主治乳糜尿。
【疗效】据王培义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46例,服用1-6个疗程后,有效率为93.48%,其中治愈率为82.61%,好转率为10.87%。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1.(5):20
【方三】
鲜桑叶适量
【用法】取上药数片,洗净后,捣烂取汁。每次滴耳1~2滴,每天3次。
【功能主治】抗菌消炎。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疗效】据朱培忠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有效,一般2~3天即愈。
【来源】四川中医,1985.(5):封三
【方四】
嫩桑叶适量
【用法】取上药,去蒂,漂洗干净,晒干研末。另将黑芝麻120克捣碎,熬成浓汁,加蜂蜜500克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桑叶末500克,制成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0丸,温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忌油腻、辛热、刺激性食物。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润肤养颜。主治肝经虚热引起的头晕眼花、津枯便秘、皮肤粗糙、须发早白。
【来源】本方原名“扶桑至毫丹”,又称桑麻丸、扶桑丸,出自于古书《寿世保元》。现中成药有售,除自制外,也可直接购服。
【方五】
桑叶注射液
【用法】 将桑叶制成注射液肌注,日2次,每次4ml,7日为1疗程。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银屑病。
【来源】 《中国农村医学》,1983;(3):2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