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属中医“久泻”范畴。多责之于脾阳不足,命门火衰,临床以阳和汤温补脾肾,多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临床应用】
陈氏5诊治一病者腹泻3年,历经中西药治疗未愈。经用阳和汤加炒白术、炒山药、补骨脂,去甘草,3剂而见效,继服10剂而愈。韩氏用本方加焦白术、附片、肉豆蔻治愈1例五更泄泻多年未愈的病者。周氏60认为临床凡见久泻久痢、腹痛甚则脱肛、肢冷、舌苔白、脉沉细等阴寒盛者,即可放胆应用,肾阳虚甚者加淫羊藿、附子,滑脱不禁者加白矾粉,常可取效。
另外,刘氏等61,62亦有应用本方治愈久泻患者的验案报道。
【病案举例】
1.邓某,女,20岁,农民,1998年月5日就诊。间歇发作黏液便或水样便4年,再次发作2天。伴小腹胀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曾在某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服用柳氮磺胺嘧啶等药物治疗,效不佳。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治宜温补脾肾,祛寒利湿方选阳和汤加减:熟地18g,鹿角胶15g,茯苓12g,肉桂6g,附子6g,炮姜炭9g,薏苡仁24g,白术12g,肉豆蔻12g,炙甘草9g。共服2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复发。
2.武某,女,37岁,1986年3月12日就诊。五更泄泻约9年,稍吃油腻则夜间腹胀,黎明腹痛灼热,须急大便,便后腹痛渐止。1周前吃大肉后,泄泻加重,曾服中药无效。舌淡红,苔薄白,脉濡数。属五更泄,拟温化湿邪以治本,清利湿热以治标。用阳和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麻黄、黄连、黄芩各6g,白芥子、鹿角霜、干姜各9g,葛根15g,巴戟天12g,肉桂4g,2剂,复诊时诸症减轻。原方继取2剂而愈,至今未发11按: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滞内停,加之油腻助湿壅中,气机不畅,水谷不化,水湿下趋,且有挟热之征,湿热胶滞,不能自化。用阳和汤避熟地之弊而用巴戟天“补肾益精…辛温散风湿”(《本草备要》)。葛根芩连汤清热利湿,寒热并用,阴阳自达和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