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对某种物质或某种刺激因素过敏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或其他介质引起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而引起。此外,某些荨麻疹亦与先天遗传素质(异位性)有关。急性荨麻疹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常突然发生,于数分钟至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有些病人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有些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严重时会出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急性荨麻疹经数日至1~2周左右即停止发疹,若反复发作超过6周,则为慢性荨麻疹。
中医称之为“隐疹”,俗称“风疹块”。如发生在眼睑口唇部分,水肿特别明显,则称“游风”。多因秉性不耐,卫外不固,或因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皮肤,与气血相搏而成。治疗当以疏风清热、益气固表为原则。
【临床应用】
李春生观察病例:10例瘾疹病例,以消风散(去木通)合黄连解毒汤为基本方,药用:荆芥、防风、知母、当归、苦参、栀子、黄芩各9g,石膏(先煎)、牛蒡子、胡麻仁(香港用亚麻子)各12g,甘草5g,黄连4g,黄柏、蝉蜕、苍术各6g,生地黄15g热甚便结者,加生大黄(后下)以泻热通腑;皮疹色红甚者,加牡丹皮、赤芍药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对皮损较严重者,加用片仔癀软膏外涂以除湿解毒止痒。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饮食,避免服食煎炸辛辣、海鲜鱼类、鸡鸭鹅肉、鸡蛋牛奶、酒类等食物,以免使病情加重。2例痊愈,3例显效,5例好转,总有效率为100%
按:消风散有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作用,黄连解毒汤中黄芩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黄柏、黄连有健胃抗炎及抑制中枢神经等作用;栀子有镇痛作用。两方治疗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较适宜的组合。
【病案举例】
陈某,女,44岁,2006年3月8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现全身皮疹,色红瘙痒,皮损呈游走性。西医诊为不明原因敏感,予西药抗敏后仍反复发作,伴夜寐醒再难人睡,大便干结,需用通便药,纳可,小便正常。检查:全身皮肤可见密集伪足状丘疹,色鲜红,舌淡胖大、苔白,脉细滑。病属瘾疹,证属血热受风,正气不足。方用消风散(去木通)合黄连解毒汤加大黄9g黄芪12g,赤芍药12g,牡丹皮9g.3剂,水煎服,每天早晚各服1次。对皮损较严重者,加用片仔癀软膏外涂以除湿解毒止痒。3日后皮损无红肿,无新生皮12g,枳实9g,党参9g,连服30剂而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损,色减淡,瘙痒减轻,睡眠改善,大便质中继用前方加连翘按:瘾疹相当于西医学的“荨麻疹”,皮损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无定处,时隐时作,来去迅速,瘙痒不堪,消退后不留痕迹,符合风性善行数变的特点。本方较适合应用于瘾疹中以皮疹鲜红、灼热、痒甚及热象明显者。对皮损表现为苍白色、局部热感不显及无热性兼象者,则非本方所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