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年龄超过40岁后舌上皮层逐渐萎缩,对外界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减弱,或因营养不良,维生素A及维生素B族缺乏易患癌瘤。外因则多为慢性感染,如舌体部炎症或溃疡长期不愈有癌变倾向,或口腔卫生不良等。在舌癌的诸多致癌因素中均可以引起舌黏膜上皮的直接损伤,使局部黏膜发生变性、炎症、坏死、增生、萎缩及化生等变化,这是癌变的基础。
本病中医谓之“舌疳”、“舌岩”、“舌菌”。多由脏腑虚损,正不胜邪,邪毒侵袭,内伤心脾,或七情郁结,经脉阻滞,气血凝聚,积聚成块所致。治疗以清心化热,养阴,通络散结为主。
黄连解毒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生肌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对癌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应用】
邬氏等41运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本病患者30例,获较满意疗效。全部病例均为不愿手术或无手术指征及放疗、化疗疗效欠佳的病人。按病情分Ⅱ期9例,Ⅲ期21例;男28例,女2例;年龄52~68岁,平均52.5岁;全部病例经病理学证实为舌癌。
治疗方法:以清心化痰、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为治则,药物组成为:黄连、黄芩、木通各12g,山豆根、山慈菇、僵蚕各15g,生地20g,竹叶10g,白花蛇舌草30g,守宫5条,冰片6g,甘草9g。若舌体肿痛选加露蜂房、土鳖虫各12g;舌体溃烂、痰多选加浙贝、瓜蒌皮、花粉各15g;体虚纳少选加黄芪、党参各30g肝肾阴虚者选加女贞子15g,旱莲草30g;气滞血瘀者选加三七10g,丹参30g,赤芍12g;瘀毒化热明显者选加蒲公英30g,蜈蚣5条,栀子12g,先煎犀角2g(或先煎水牛角50g),每天1剂,水煎2次,饭后服。患者坚持连续服药半年以上。
治疗结果:30例病人服药后,临床治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生存期3年以上20例,占666%,5年以上5例,占16.6%,总有效率83.3%
按: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舌本属心,心脉系于舌根;舌边属脾,脾脉络于舌旁。故舌癌的治疗以清心化痰,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为治则,投以加味黄连解毒汤,其中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泻火解毒;生地、竹叶、木通清心泻火;山豆根、山慈菇、僵蚕、守宫、冰片化痰解毒散结,诸药合用,相互协调,治疗舌癌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刘某,男,46岁。以舌体右侧溃疡,经治不愈4月余收入院。
入院后舌体组织活检为“鳞癌Ⅱ级”,因患者不愿进行手术及放射疗法而以纯中药治疗。患者自诉舌体疼痛,吞咽及讲话时不适,胃纳及二便均正常,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查见舌体右侧前1/2处有1.5cm×1.5cm溃疡灶,溃疡边缘凸起不平呈白腐色,中心凹下约0.5cm,色瘀红,触摸舌体溃疡下面有2cm×2cm×1.5cm肿物,右侧舌下及右颌部双合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1.5cm×1.5cm,其他浅淋巴结未触及,西医诊断为舌癌(鳞癌Ⅱ级,中医辨证为舌疳,乃心脾郁火、痰热毒瘀聚结所致,投以清心化痰、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之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半年后患者右侧舌溃疡已愈,舌体肿物及肿大的右颌下淋巴结消失,自觉无不适症状,存活至今4。
按:本例患者舌体疼痛,吞咽及言语不适,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乃为心脾郁火、痰热毒瘀聚结所致,故应用黄连解毒汤加味,一可清热解毒,以祛除热邪;二可软坚散结、化痰。共奏消肿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之功,效果显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