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湿疹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西医学认为湿疹是过敏性疾病,属Ⅳ型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遗传、神经调节、环境等多种因素可能参与其中湿疹病人往往是过敏体质,这种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

中医称之为“湿疮”。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乳头部的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的称“脐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下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

根据皮损形态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以丘疹为主者,称为“血风疮”或“粟疮”;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其病因病机是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发于小腿伴有青筋暴露者,常由于气血运行失常,湿热蕴阻所致。根据病因病机特点,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可作为基本治疗原则。

【临床应用】

李春生用消风散(去木通)合黄连解毒汤为基本方治疗湿疹27例,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用消风散(去木通)合黄连解毒汤为基本方,药用:荆芥、防风、知母、当归、苦参、栀子、黄芩各9g,石膏(先煎)、牛蒡子、胡麻仁(香港用亚麻子)各12g,甘草5g,黄连4g,黄柏、蝉蜕、苍术各6g,生地黄15g热甚便结者,加生大黄(后下)以泻热通腑;流滋甚者,加重苍术及苦参以燥湿;皮肤干燥明显者,加重当归以养血活血;皮疹色红甚者,加牡丹皮、赤芍药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对皮损较严重者,加用片仔癀软膏外涂以除湿解毒止痒。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饮食,避免服食煎炸辛辣、海鲜鱼类、鸡鸭鹅肉、鸡蛋牛奶、酒类等食物,以免使病情加重,治疗结果:5例痊愈,10例显效,9例好转,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9%。

按:湿疮按发病缓急、皮疹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期。

急性期多呈密集点状红疹,皮疹搔破后渗流滋水,瘙痒难耐,被刺激或受热均可使病情加重,此期多是风、湿、热邪盛为主的实证。亚急性期皮疹特征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表现为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风、湿、热邪毒较轻。慢性期多见患处皮肤增厚粗糙,伴结痂脱屑,渗出不显,此期多属血虚血燥为主的虚证急性期多加用疏风止痒药,如白鲜皮、白蒺藜、地肤子、连翘;或加清利湿热药,如大黄、虎杖、土茯苓;或加活血凉血药,如丹皮赤芍药、丹参、紫草待急性期过后,热象减退,病程进入亚急性期而出现正虚之象时,多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小量扶正之品如党参、黄芪,以避免因过服寒凉而伤正。

据近代药物研究,消风散有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作用,其抗敏作用以消风散原方、疏风药及疏风加祛湿药作用最强,说明疏风药在方中起主导作用。黄连解毒汤中黄芩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黄柏、黄连有健胃、抗炎及抑制中枢神经等作用;栀子有镇痛作用。此方在日本已被临床各科广泛运用,尤其用于治疗皮肤病中以阳证实证为基础的多种疾患。因此,两方治疗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较适宜的组合。

堀口裕治观察病例:病人31例,男21例,女10例;其中特应性皮炎15例,慢性湿疹10例,自身过敏性皮炎1例,脂溢性皮炎2例,腹部湿疹1例,结节性痒疹1例。治疗方法:黄连解毒汤浸膏颗粒7.5g/d,分2次内服,治疗4~8周疗效判定:从皮炎湿疹的皮损程度,瘙痒、刺痛、烫感、出汗情况,以及抓损皮肤的程度判定。显效:皮损显着改善,自觉症状消失有效:皮损改善,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稍好转:皮损好转,部分自觉症状减轻;无效:皮损及自觉症状与治疗前一样。治疗结果:显效4例(13%),有效16例(52%),稍好转6例(19%),无效5例(16%)。

按:黄连解毒汤是治疗三焦实热性炎症和充血性疾病的方剂,有消炎、解热、镇静、利胆、止血、利尿、降压等功效。用于治疗顽固性慢性湿疹皮炎疗效较满意。

【病案举例】

朱某,男,83岁,2006年4月24日初诊。反复双臂、背部、双胁红疹伴瘙痒2年余。2005年曾作背部脓疮切开及引流术皮损呈对称性分布,色甚鲜红,痒甚抓破流滋,伴见胸背部发热,夜晚口渴欲饮,头痒,大便臭溏,每日1~2次,纳可,寐安,舌暗红有齿印,苔黄薄,脉弦滑数。病属湿疮,辨证为外感风邪,湿热蕴肤。考虑其年事已高,正气较虚,故采用成人剂量的一半投药,予消风散(去木通)合黄连解毒汤加大青叶9g,白鲜皮5g,5剂。另加用片仔癀软膏外涂以增效。患者服药5剂后,皮疹色较淡,瘙痒稍减,余症如前,继服前方。3诊时,其项部长出红疖上方去山栀,加用黄芪12g,连翘12g以托毒疗疮,7剂。4至5诊时项部红疖脓出近愈,原有皮疹色再减淡,瘙痒再减,胸背部发热减但皮肤干燥、咽干,上方加重当归至9g,生地黄至15g以滋阴,另加党参8g以补气,7剂,11至17诊时,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热象消退,于方中加重黄芪至20g以补气扶正。经服126剂后,患者胸背部及前臂皮肤仅余色素沉着,已不发痒;怕热减,胸背部发热较缓,夜晚已不渴,头亦不痒,纳佳,寐安,大便正常。湿疮未再发,病情已达到临床痊愈。

按:本例患者年事已高,正气不足,患湿疹久治不愈,据临床表现辨证为外感风邪,湿热蕴肤,不能单投纯补之品,故以消风散去其风邪,以黄连解毒汤清其热邪,适当加用白鲜皮祛风利湿,后期加用益气养血、润燥之品,而收良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