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急起短程发热、显着出血低血压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学认为,流行性出血热属“温病”范畴,病机为温热疫毒内侵,伏于血分。“邪在血分,但多胶滞,而致瘀热内结。温热、瘀、毒蕴结脏腑,浊邪壅盛,阻滞三焦,气分不利而发热、出血、肾脏损害。治疗应足量用清热解毒、化瘀凉血、导泻、养阴、利尿之品。
【病案举例】
高俊海等选择40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均按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1992年版“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0岁以上3例21~40岁30例,40岁以上7例;发热与体克二期重叠16例,发热、体克、少尿三期重叠24例。
治疗方法:使用抗感染、激素、止血、抗凝、平衡盐液、能量制剂、维生素类、血管活性药抗休克、利尿等综合治疗措施。另用:①20%甘露醇150ml合呋塞米(速尿)40~200mg,1日2次,快速静脉滴入。②中药加味黄连解毒汤: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炒栀子10g,金银花30g,连翘20g,菊花15g,石膏60g,知母10g,生地30g,丹皮10g,丹参30g,生大黄10g,黄精30g,白茅根200g高热抽搐加天麻10g,钩藤10g,炒僵蚕10g;神志昏迷加安宫牛黄丸1粒吞服,水煎服,每日2剂。
结果:40例全部治愈。
按:黄连解毒汤泻三焦积热邪火,大黄苦寒大泻阳邪内结以清热、下积滞,凡实热火毒用其攻里通下,可荡涤无遗,使邪无所恋而自去,并有直肠透析作用。金银花、连翘、菊花等清热解毒以清表热,合石膏、知母清热保津以清阳明气分热毒,合而折其热毒枭张之势,以顿挫病情的发展。生地、玄参、丹皮、丹参凉血消斑,白茅根泻热凉血,合栀子、黄柏祛邪排毒,使热邪从小便而解。黄精固阴,扶正而不恋邪,甘草调和诸药,合而使热毒瘀结散解。西药改善肾衰症状迅速,中药控制、杜绝重型流行性血热并发症的发生及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有效,故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效果可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