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乃为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症。西医学将性功能障碍分为器质性和心理性两类,并认为精神心理性因素导致阳痿发病率较高,这与中医情志为患的观点极为相近。《素问·痿论》说:“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人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阳痿。”
【临床应用】
陈亚军综合治疗精神性阳痿32例,采用心理疏导,用归脾汤加味内服,配合醋调附萸粉贴敷双足心,经综合治疗后,29例痊愈(症状消失,性功能正常,能正常性交),3例显效(症状消失,性功能得到较好调整,但性交时举而不坚),1个月内治愈18例,2个月内治愈9例,3个月以上治愈5例。
【病案举例】
1.匡某,男性,31岁,1998年9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结婚3年,2年前为考研究生而勤学苦读并抑制房事,渐致阴茎勃起不坚,进而阳痿。曾服男宝、肾气丸等药治疗效果不佳。现精神不振,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证属心脾两虚,肾气偏弱。治宜补益心脾,壮肾益精。方以归脾汤加味,药用:黄芪18g,党参15g,白术、当归、茯神、龙眼肉、炒枣仁(打)、远志、杜仲、枸杞各10g,木香、炙甘草、生姜各6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8剂后阴茎时有勃起,精神渐佳,余症好转。原方再服8剂,阴茎勃起渐有力,余症基本消失。再服原方8剂后,阳痿治愈,房事如常。嘱服归脾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景岳全书·阳痿》篇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阳明总宗筋之会…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患者为考研究生长期勤学苦读,过度思虑忧郁,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导致阳痿。
归脾汤是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有效方剂,故用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酌加杜仲、枸杞壮肾添精。辨证准确,药证相符,则效如桴鼓。
2.张某,男,28岁,教师。因临房时阴茎痿软半年余,于1999年12月15日来诊。自诉临房时阳痿不举,举而不坚,性欲减退,腰膝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失眠,纳呆,神疲,四肢乏力。查:舌淡苔薄,脉细弱。证属心脾亏虚,肾阳不足。治宜补益心脾,温肾壮阳。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西党参20g,白术10g,黄芪30g,当归10g,炙甘草6g,茯神15g,炙远志6g,枣仁10g,木香6g,阳起石20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韭子10g,仙茅10g。服药25剂,诸症解除,临房时即能如愿。为巩固疗效,嘱其再进5剂。
按:本例虽为青年,但体质较差,脾不健运,故纳呆、神疲;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故失眠;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故阳痿不举,腰膝酸软,下半身有冷感;舌淡苔薄、脉细弱均为心脾肾虚之征。故用归脾汤补益心脾;加阳起石、淫羊藿、韭子、仙茅等益肾壮阳。诸药配合,使脾健血旺,肾阳充足,因而获效。
3.金某,男性,32岁,1990年5月8日诊。同房时阴茎不能勃起已近年余,婚前有手淫史,婚后放纵房事,致日渐消瘦,心悸疲惫,精液自漏,外观清稀,常气短畏寒,动则汗出,上海某医院检查生殖器正常,诊断为精神性阳痿,经反复治疗效果不显。采用心理疏导解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其正确对待性生活,用归脾汤加味内服。处方:潞党参20g,炙黄芪20g,枸杞子12g,焦白术15g,全当归15g,酸枣仁9g,广木香5g,远志10g,茯苓10g,夜交藤15g,炙甘草6g,川桂枝5g。每日1剂,服10天为1个疗程,配合醋调附萸粉贴敷双足心(涌泉穴)1个疗程。
复诊:自述通过中药内服外敷1个疗程,性生活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嘱服用六味地黄丸巩固10日,1年后追访,未复发按:临床实践中,对精神性阳痿开展性心理、生理咨询,并结合中药内服外敷综合治疗,初见成效。首先抓住心理疏导在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因缺乏性知识或因不良习惯如手淫等而思想负担过重,或因身心过度疲劳而影响性功能,导致暂时性的阳痿,或因内外环境变迁,或因夫妻不和者,应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解除心理障碍,同时可配合内服加味归脾汤治疗。考“归脾汤”一方,乃宋朝名医严用和创制,记载在《济生方》内,为治疗“虚损劳伤”的名方。中医学认为心藏神而生血,脾主思而统血,如果思太过,劳伤过甚,能导致心脾两脏虚衰,影响宗筋营养;服用归脾汤可促使心强脾健,阳生阴长,气血充足,阳事恢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