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胞中有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出血者,称为“癥瘕”。癥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有关,以致局部气血阻滞壅塞而形成类似于西医妇产科学中的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性包块、陈旧性宫外孕。《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凡治诸癥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而治之。如人虚,则气血衰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气,而后治其病;若形证俱实,宜先攻其病也。”对于辨证属脾虚者,可随证选用归脾汤加减应用。
【病案举例】
祝某,女,34岁,1998年8月22日初诊。主诉:月经提前、量多1年余。患者自1997年7月起月经周期缩短,平均20~24天,经量逐渐增多,色紫暗成块,经期小腹隐痛,腰痛,平素气短乏力,大便溏泻。同年在健康查体时发现子宫肌瘤,曾服中、西药治疗未效。末次月经于7月5日来潮,量多,10余天方尽。来诊时眩晕乏力,心悸气短,精神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妇科双合诊检查:外阴(一),阴道(一),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如60天妊娠大,质硬,表面有圆球样突起,子宫偏向左侧。B超示:子宫前壁见一直径3cm的低回声区。辨证:心脾两虚兼瘀血内阻。治法:健脾益气养血,佐以祛瘀散吉。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15g,制首乌15g,煅龙牡各30g,茯神15g,鸡内金6g,桃仁15g,红花15g,炙甘草6g.9月3日复诊,服上药10剂,诸症减轻,今日月经来潮,量中等,色红,无腰腹疼痛。前方加龟板15g,增加散结之功。9月23日,自述服药20剂,诸症皆愈。B超检查:子宫前壁见一直径1cm的低回声区。前方继服20剂。
此后随访,月经周期正常,行经期5天,痛经愈。同年年底检查B超示:子宫肌瘤消失。
按:子宫肌瘤为妇科癥瘕痼疾,古人对肿块生于胞宫者称“石瘕”,一般按瘀血论治之。此患者症见月经先期,量多,平素气短乏力,大便溏泻,说明患者素体脾虚由于月经过多,日积月累,气随血泄而致气血两伤,出现心脾两虚之象,故在治疗中没有单纯使用活血祛瘀之法,而采用益气健脾养血佐以化瘀消积之法,标本兼治。以归脾汤为主方,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补正摄血;加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使精血互生,龙、牡收敛固涩、软坚散结;鸡内金、桃仁软坚散结、化瘀消积;当归、枣仁、茯神补心养血,共奏益气养血、祛瘀散结之功此法补虚与祛瘀并治,治标与治本相合,达到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瘀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