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小儿支气管炎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二陈汤治这种疾病的医案、配方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儿支气管炎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的“咳嗽”范畴,是病毒和细菌的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本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细菌。在寒冷、疲劳和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病,也可为某些传染病,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所引起。

【临床应用】

1.叶颖以蝉花二陈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3例,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中药蝉花二陈汤。药物组成:蝉花、僵蚕、地龙、法半夏各6g,钩藤、天竺黄、白芍各8g,陈皮、甘草各3g,茯苓10g。诸药常规煎煮,头煎、二煎混合,根据年龄大小取汁60200ml,装保温瓶中,每日1剂,分2~4次服完5天为1个疗程,有需要可服用2个疗程。其43例,临床治愈39例,好转4例,未愈0例;总治愈率90.7%。

2.陈玉琴以二陈汤合苏芩桑杏汤加味治疗小儿支气管炎90例男62例,女2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0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150天。结果:显效51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22%。

3.刘宇等以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3~6个月43例,7个月~2岁15例。治疗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方药:麻黄、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各15g,紫苏子、苈子各9g,石膏、地龙、僵蚕、紫苏叶各30g。如伴发热则加紫雪丹0.75g每天1次水煎取汁400ml,服2天。1岁以内每日4次,每次40ml;1岁以上每日4次,每次50ml;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率为91.38%。

【病案举例】

田某,女,4岁,2005年11月8日初诊。反复咳喘1个月,喉中痰鸣,喘促,夜间尤甚,纳少,小便黄,大便自调。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双肺散在哮鸣音、痰鸣音。曾住院20天,刚出院1天,出院医嘱继续口服:阿莫西林颗粒125m,每日3次;沙丁胺醇片1.2mg,每日2次;酮替芬片0.5mg,每日2次。拟二陈汤加柴胡9g,黄芩9g,炙紫菀5g,款冬花5g,百部10g,荆芥5g,紫苏梗5g,芦根5g,桔梗3g,焦三仙各5g,2剂。服药后咳喘减,停用阿莫西林颗粒、沙丁胺醇片、酮替芬片,原方再进2剂。双肺哮鸣音消失,仍有湿性啰音,改用柴芩六君汤加味。药用柴胡5g,黄芩5g,党参5g,白术5g,茯苓10g,陈皮5g,法半夏3g,桔梗3g,百合5g,百部5g,焦三仙各5g,甘草3g.4剂后诸症均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性啰音,随访至今未发。

按: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小儿形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弱,尤在冬春季节气候多变之时,寒暖不知自调,易感受外邪。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致肺气闭郁,肺失宜肃,液聚于肺,变为痰湿,发为咳喘。二陈汤有燥湿化痰、调中理气之功,再根据寒、热、虚、实辨证加减,用药故能奏效。小儿“脾常不足”,故应服药3~4剂后,加入健脾的白术、党参,以实脾扶正而化痰。肺为娇脏,在咳喘恢复期,应酌情加用南沙参或百合润肺,以巩固疗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