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该病以月经紊乱或停闭,随之出现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一系列综合征为表现。有关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因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对FSH敏感性下降,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后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病理变化为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功能失调。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围绝经期易出现肾阴亏虚,肾水不能滋养肝木,肝气不舒,胆胃不和,郁而成痰,出现口苦,呕涎,虚烦不得眠,惊悸,头晕,眩晕,舌白腻,脉弦滑。因此滋补肾阴,舒肝解郁,化痰和胃可作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手段。温胆汤有调节人体自主神经和镇静的作用。

【临床应用】

陈氏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尼尔雌醇片,每次5mg,每月1次,至症状改善后改用每次1~2mg,每月2次,并服用谷维素片,每日3次治疗组除服用西药外,加用中药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基本方:黄芩10g,半夏10g,陈皮5g,枳壳10g,淡竹茹10g,云苓10g,浮小麦30g,大枣5枚,炙甘草5g。心烦失眠加黄连10g,合欢皮10g,远志10g,麦冬10g;眩晕加白蒺藜各10g,僵蚕10g,炒荆芥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6个月。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显效2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

黄氏等6应用六味地黄丸合温胆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16例。观察对象:116例,全部为女性病例,年龄在37~61岁之间,其中37~39岁27例,40~49岁54例,50~59岁1例,60~61岁16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7年以上。116例中98例兼有程度不同的阵发性烘热、面部潮红、时时汗出、背酸痛等症状,56例兼有烦躁易怒、情绪不稳,38例兼有心悸失眠多梦,4例兼有欲悲欲哭、精神抑郁。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六味地黄丸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药用:半夏12g,云15g,陈皮12g,甘草6g,枳实12g,竹茹12g加减:时时汗出发热者加丹皮、地骨皮以滋阴清热;烦躁易怒者加栀子以清热除烦;悲伤欲哭者加浮小麦以滋养心阴水煎服,每日1剂。所有病例均采用六味地黄丸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六味地黄丸系河南省南阳仲景制药厂生产,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疗效标准:显效: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者。有效: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无效: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治疗结果:本组116例中,显效85例,占73.28%;有效21例,占18.10%;无效10例,占8.62%;总有效率91.38%何氏甘麦大枣汤合温胆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45~55岁,平均46.4岁,病程3个月~8年;对照组35例,年龄43~52岁,平均45.8岁,病程4个月~9年。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乙烯雌酚0.25~0.5mg,1次/天,地西泮2.5mg,2~3次/天,谷维素片20mg,3次/天。治疗组给予中药甘麦大枣汤合温胆汤加减。基本方:黄芩10g,半夏10g,陈皮5g,枳壳10g,淡竹茹10g,云苓10g,浮小30g,大枣12g,炙甘草15g心烦失眠加黄连10g,合欢皮10g,远志10g,麦冬10g;眩晕加白蒺藜10g,僵蚕10g,炒荆芥5g;头痛头晕加天麻10g,菊花10g,珍珠母15g;足跟疼痛,关节或腰背酸痛加桑寄生25g,续断10g,补骨脂10g;口干便秘加黑芝麻15g,生地15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牛羊肉及饮酒,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在观察期间停用其他干预该观察结果的中西药。治疗组30例患者服中药3周后,有效率为93.3%,治愈15例,显效13例,无效2例,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痛苦感也有所舒缓。

对照组35例患者治疗3周后,有效率为2.9%,治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13例。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服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病案举例】

(1)李某,女,49岁。2001年1月5日就诊。2年来,月经时多时少,不明原因的烦躁易怒,胸闷气短,头疼头晕,耳鸣,五心烦热,面部阵发性烘热,口干咽燥,伴有乳房胀痛,舌红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数。曾用滋阴退热、补肾填精法治疗,服中药近百剂但收效甚微。因患者年近50岁,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天癸渐失,肝肾阴亏,阴虚生内热。且患者久病肝失疏泄条达,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津为痰,又木旺乘土,脾运受阻,水湿停滞,聚而生痰,日久化热。因此,其治必须清化痰热,佐以滋补肝肾。处方:陈皮12g,半夏12g,甘草6g,枳实12g,竹茹12g,云苓15g,郁金12g每日1剂,水煎服。另服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10天后,诸症减轻,2个月后,诸症全部消失。随访2年未再复发。

(2)张某,女,52岁。患者1年前伴随月经的终止后,出现面部阵发性潮热,汗出,五心热,时发头痛头昏,心悸,纳差,失眠。

近半月,自感症状加重,头昏重,胸闷,心悸不宁,胆怯,善恐易惊,夜不能寐,焦虑不安,纳呆,口苦,恶心。脉滑、寸部脉弱,舌质红苔黄。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诊断:怔仲,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心神失安。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温胆汤加黄芩10g,远志12g,枣仁12g,夜交藤15g。水煎服,1剂/天。服药3剂,心悸,口苦,有所减轻,夜间尚能小睡,仍感恐惧,胆怯,焦虑。上方加柴胡10g,郁金15g,茯神20g,龙齿20g,白芍15g,合欢皮15g。继服7剂,患者心悸、焦虑、胆明显好转,睡眠安。继以补心丹合逍遥丸加减调治半月而病。

按: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认为乃因脏腑功能衰退,冲任亏损,而致阴阳气血失调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群,临床多从心、肝、肾论治。本例患者以心气不足、痰浊内扰为主要表现,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胆怯,善恐易惊;痰浊扰心,故心悸动不宁,焦虑不安,口苦,夜不能寐。治疗上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首予温胆汤加黄芩、远志清热化痰;柴胡、郁金、合欢皮疏畅气机;龙齿、茯神、枣仁、夜交藤镇静安神,从而达到痰化神安之效,后用补心丹和逍遥丸调心养肝,使心有所养,神有所归,气机调畅,阴平阳秘,则精神乃治。

按: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功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等。笔者临床应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较好。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中医学认为,妇女临近绝经之年,七七肾气衰,冲任虚损,天癸将竭,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功能减退,冲任失调;再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津为痰,痰入心室,神无所归。木旺乘土,聚湿为痰,朱丹溪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因此,更年期综合征与肾、肝、脾的关系非常密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本病,长期应用有致妇科癌症的潜在危险。因此,采用传统中医辨证治疗,调整阴阳平衡,就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本病的治疗关键是调整肾、肝、脾、冲任、天癸的生理功能,用六味地黄丸补肝肾之阴,温胆汤燥湿化痰,舒肝和胃,时时汗出发热者加丹皮、地骨皮以滋阴清热;烦躁易怒者加栀子以清热除烦;悲伤欲哭者加浮小麦以滋养心阴。二者合用,对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症状疗效较好,但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治疗时应谨守病机,灵活辨治。观察结果表明,温胆汤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明显。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