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有关研究表明,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甚至可能是始动因素。①高血糖时,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使系膜细胞扩张,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和产生致密小滴,肾小球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②肾小球基膜Ⅳ型胶原信使糖核酸增高,使基膜增厚,最终形成系膜的弥漫性、结节性病变,发生肾小球硬化。③在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蛋白滤过增加,亦可沉积于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促进基质增生形成恶性循环,并可造成结节性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后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贫血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腰痛,水肿,关格等范畴,中医文献中无糖尿病性肾病这一名称,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早有记载,如《圣济总录》云:“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凝聚体内而出现水肿。”《证治要诀》则指出:“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舔气,在溺中滚涌,更有浮在面如猪脂,此精不禁,真元竭矣。”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痰浊阻络;而血脉瘀滞则主要是由于痰浊阻络、影响血液运行所致。同时气虚运血无力,亦可使血行不畅、血脉瘀滞。痰易郁而化热故糖尿病肾病证属脾胃虚弱、痰热瘀阻。而消渴日久,缠绵不愈,使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虚衰而发病。病变脏腑重在肝脾肾三脏,并涉及痰、瘀、水三者,初期为气阴两虚、肝肾不足,水肿尚不明确,仅见气短懒言,腰酸耳鸣,后期则阴损及阳,脾肾两虚,畏寒怕冷,痰浊上逆则有恶心、呕吐、气血生化无源,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晚期气虚阳微,不能温润。,
血脉,血行不利,脉络瘀阻,使水肿加重若肾元衰竭,浊毒壅塞三焦,气化无力,肾关不开,则尿少而浮肿,甚至无尿,已发展到关格病的危重阶段。因此,临床应用黄连温胆汤,以益气健脾、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温胆汤有降脂、降糖、改善血管微循环的作用。
【临床应用】
杨氏等应用黄连温胆汤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共观察病例: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2年,其中糖尿病病史均在10年以上。诊断标准:较长期的糖尿病病史者出现蛋白尿,伴糖尿病眼底改变,又除外高血压及其他肾脏病时,应考虑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予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15g,半夏10g,陈皮10,茯苓20g,竹茹10g,白术15g,山药30g,益母草30g,丹参30g,金樱子20g加减:气虚明显者加生黄芪30g;兼有阴虚且口渴明显者加生地10g,葛根2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后下);伴见浮肿者加泽泻15g,猪苓10g,赤小豆15g;纳差者加炒内金20g,炒神曲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15日为1个疗程,取得满意疗效。
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治愈(尿蛋白消失,浮肿消退)30例;好转(浮肿消退,尿蛋白)20例;有效(浮肿消退,尿蛋白量减少,临床症状改善)8例;无效2例。
【病案举例】
周某,女,70岁,干部。于1997年3月12日入院。人院时症见颜面、下肢轻度浮肿,视物昏花,双下肢麻木,口干口苦,海而不欲饮,身体倦息,四肢无力,纳差,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尚调。
舌质淡暗,苔黄腻脉弦滑。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5年,糖尿病视网膜病3年,1个月前出现颜面、下肢浮肿。人院后查血糖15.6 mmol,尿糖(+++),尿蛋白(+++)。眼科检查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西医诊断为:①糖尿病2型;②糖尿病视网膜病;③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为:①消渴;②雀目;③水肿。证属脾胃虚弱,痰热瘀阻;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1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竹茹10g,枳实10g,白术15g,山药30g,丹参30g,益母草30g,鸡血藤20g,金樱子20g,炒内金20g,炒神曲15g,泽泻15g,猪苓10g。上方服3剂后,口干苦减轻,纳食量增多,守方服1个疗程,浮肿消退,口干苦消失,身倦无力明显减轻,纳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腻稍黄,脉弦。复查血糖12.2mmolL,尿糖(+++),尿蛋白(+)。考虑血糖下降不理想,配合皮下注射胰岛素以降血糖。汤药守上方加玄参15g、苍术15g,继投1个疗程,视物昏花、双下肢麻木明显减轻,余症悉除。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复查血糖8.0mmo/L,尿糖(-),尿蛋白(±);守上方加生黄芪30g,三七3g(冲服),琥珀2g(冲服)。继投1个疗程,视物昏花消失,仍稍感双下肢麻木。复查血糖7.7mmolL,尿糖(-),尿蛋白(-);又守最后一次方继服20剂,诸症悉除,复查血糖7.0mmol/L、尿糖(-)、尿蛋白(-),随访1年未复发143、按:温胆汤,常用于治疗常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杨氏等将其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乃糖尿病日久伤阴耗气,阴损及阳,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久病络,痰浊、邪热、血瘀、气郁互相胶结,形成“微型症”,使肾体受损,肾用失司所致。临床糖尿病肾病阶段,由于肾元受伤,气化不行,浊毒内生,浊毒可更伤肾元,耗伤气血,阻滞气机升降出,最终可表现为尿毒症“关格”危候。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较早,从病因病机到临床治疗都有详细的记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研究更加深入,进展较快。特别是结合了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论,使本病的疗效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临床上采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利水等治疗大法辨证施治,疗效明显。黄连据现代药理研究是有降血糖作用,加白术、山药、黄芪以益气健脾,其中山药补而不燥,且能摄精微,从而降血糖、尿糖、尿蛋白。加益母草、丹参、鸡血藤以活血通络。加金樱子取其固涩作用而降尿蛋白。诸药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方切病机,故收良效,且该治法是依标本兼治之治则而确立,故病愈后不易复发。杨氏等观察结果表明: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