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是指发生在肋软骨部位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又称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软骨增生病。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劳损或外伤有关,在人们搬运重物,急剧扭转或因胸部挤压等使胸肋关节软骨造成急性损伤,或因慢性劳损或伤风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等,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好发于20~30女性,男女之比为1:9.病变部位多在胸前第2~5肋软骨处,以第2、3肋软骨最常见,也可侵犯胸骨柄,锁骨内侧和前下诸肋软骨受累肋软骨处自感胸部钝痛或锐痛,有压痛和肿大隆起,深吸气、咳嗽或活动患侧上肢时疼痛加剧,有时向肩部或背部放散,甚至不能举臂,但局部皮肤无改变,疼痛轻重程度不等,往往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疼痛消失后,肿大的肋软骨甚至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有时劳累后,疼痛还会发作。发病有急有缓,急性者可骤然发病,感胸部刺痛,跳痛或酸痛;隐袭者则发病缓慢,在不知不觉中使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弓状,肿胀、钝痛,有时放射至肩背部、腋部、颈胸部,有时胸闷憋气,休息或侧卧时疼痛缓解,深呼吸、咳嗽、平卧挺胸与疲劳后则疼痛加重。
X线摄片,化验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学把本病列为“胸肋骨痹”的范畴。认为该病的形成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类。内在因素为气血虚弱,营卫表里不和,阴阳失调,筋骨失荣。外在因素是偶因胸肋部闪挫,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瘀滞筋骨,阻塞脉络,致气血运行不通,不通则痛,而形成胸肋骨痹。治疗则以行气活血止痛,清热凉血和营为主。
【病案举例】
(1)患者,女,39岁,1995年9月21日就诊无明显诱因致胸前第2~4肋软骨处肿胀疼痛3月余,经某医院诊断为肋软骨炎。口服西药、局部封闭,内服温散寒湿、通络止痛中药汤剂,效果均不明显。现病灶局部隆起,肤色如常,表面光滑,压痛明显,口燥咽干,舌质红缺津,脉略数。因肾为骨注,肝脉布于两胁,胁肋之病多属于肝。局部隆起,按之压痛为筋骨痹阻之症;口燥咽干,舌红少津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以滋养肝肾,软坚散结,活血通络。方选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8g,麦冬15g,生地15g,当归12g,白芍15g,川楝子15g,生牡蛎30g,夏枯草30g,元胡10g,五灵脂15g,甘草5,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患处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继服6剂而愈。1年后随访没有复发。
按肋软骨炎可归属于“胸肋骨痹”范畴其发生多因营卫失和,局部闪挫,瘀滞筋骨所致。本例以发病部位及舌脉之象为据,诊为肝肾阴虚,筋脉(骨)瘀滞。故以一贯煎为主滋养肝肾;元胡、五灵脂活血止痛;生牡蛎、夏枯草软坚开痹。诸药合用,使肝肾得养、脉络得畅,故肿消痛止而病愈。
(2)患者,男,30岁,1997年5月12日来诊肋骨局部凸突,疼痛不已,口燥咽干,脉弦舌红。骨属于肾,胸胁为肝经所属,当从肾阴虚调治,佐以软坚散结。处方:川楝子、生白芍、元胡各12g,辽沙参、麦冬各15g,生地、生牡蛎各24g,夏枯草30g,枸杞18g,甘草6g。服药6剂后复诊,肋骨肿痛已减。继服6剂病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