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加减治乙肝相关性肾炎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肝病毒(HV)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常是乙肝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免疫性炎症近年国外认为,该病还不能除外乙肝病毒直接对肾脏的侵犯。按病理分类,乙肝相关性肾炎以膜性肾炎及膜性增殖性肾炎多见。临床上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时,肯定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乙型肝炎病史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疲乏,严重病例可有腹水,儿童患者多伴肉眼血尿。其他如轻度无症状蛋白尿、急性肾衰综合征,还可伴有肝炎的临床表现。

乙肝相关性肾炎属中医学“水肿”、“尿血”范畴,起病之因主要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情志不舒,饮食不洁,感染湿热毒邪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小儿正气未充,脾胃易伤,易感受湿热毒邪。湿热毒邪累及于肝,肝失疏泄,气机不利,一方面不能助脾胃运化水谷,则出现纳呆、腹胀、乏力等症;另一方面水道失于通调,出现水肿。素体肝肾不足或湿热伤及肾阴,肾阴不足,不能气化水津,亦成水肿。阴虚生内热或湿热伤及肾络迫血妄行则尿血。若素体脾胃虚弱,饮食更伤,脾阳虚损伤及肾阳,以致脾肾阳虚。脾为制水之脏,肾主水,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则水肿。阴阳互根,肝肾阴虚伤及阳气,脾肾阳虚,,

损及于阴,则可形成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证。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表现为纳呆、腹胀、胁胀等。肝郁气滞,水道失调,发为水肿。若水湿停聚,水病及血,血行不畅,则常伴有瘀血表现。

【病案举例】

患者,男,20岁。1998年12月15日。因患乙型肝炎5年,浮肿、蛋白尿1年就诊。症见:头晕,耳鸣,腰脊酸痛,下肢浮肿,两目涩,口干,失眠多梦,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3.8g,血浆白蛋白28g/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外院肾穿刺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肾组织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符合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以滋补肝肾、利水消肿为治则。方用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生地20g,沙参、丹皮、地骨皮、旱莲草、知母、大腹皮、泽泻、白术、茯苓、半枝莲各15g,山萸肉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个月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之后随证加减,病情稳定,多次复查24小时尿蛋白减少至1g以下。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