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卵巢囊肿医案、配方

养生之家导读: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卵巢良性肿瘤的一种,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卵巢良性肿瘤的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多见于生育期妇女。临床可见小腹坠胀,腰腹疼痛,月经紊乱或不孕等症状。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卵巢中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期经输卵管释放出来。但在病理情况下卵巢中的滤泡没有将其排出,则充满液体的滤泡就会变成卵巢囊肿。女性可同时生长多粒,体积大小不等。

卵巢囊肿属中医“症瘕”、“肠覃”、“积聚”范畴。中医认为卵巢囊肿的发病与七情所伤密切相关;如经期或产后外感风寒,或卵巢囊肿内伤生冷或郁怒伤肝造成正气内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滞留痰浊凝聚,日久而成“癓瘕”。

【临床应用】

张氏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卵巢囊肿102例。处方:小茴香3~10g,干姜6~10g,延胡索12~15g,没药10~15g当归15~20g,川芎1220g,肉桂3~6g,赤芍20~30g,生蒲黄10~5g,五灵脂10~15g腹痛甚者,加三棱10~12g、莪术10~12g、土鳖虫3g;痰湿重者,加南星3~9g、法半夏9~12g;气滞着者,加香附12~15g、青皮6~9g、枳壳10~12g、白芥子6~10g;出血较多者,加益母草10~30g、侧柏叶10~12g,地榆10~12g。每日服1剂,水煎2次,分服。10剂为1疗程,经期停服。每个疗程后作B超复查,判断疗效。最短治愈者用1疗程,最长者5疗程。疗效标准:据临床症状及B超检查囊肿缩小程度确定疗效。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囊肿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囊肿缩小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复查囊肿缩小1/3~2/3;无效:临床症状及B超复查均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改变。治疗结果:治愈74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疗效分析:B超液性暗区小于50mm者62例,经1~3疗程全部治愈;大于50mm者40例,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说明囊肿消失之快慢与B超液性暗区大小成正比。在治疗过程中,尚可悟出,初病治愈快,久病治愈难。

【病案举例】

1.王某某,女,29岁,1997年10月17日初诊因月事淋漓不净半个月,量大,有瘀块,经行腹剧痛、腰骶痛,尿频急,平时白带绵绵。脉沉涩弱,舌质红、尖有瘀点、苔薄白。妇检提示子宫正常大小,于右侧附件部可扪及囊性包块,质软压痛,表面光滑B超提示:子宫正常大小,约53mm×40mm×46mm,被膜光滑,实质分布均匀,内膜线居中,于右侧附件部见一约48mm×42mm×40mm大小液性暗区。诊断:卵巢囊肿。处方:小茴香、肉桂、桃仁干姜各10g,醋炒延胡索、三棱、莪术、五灵脂各15g,川芎、当归各20g,没药(去油)、红花、生蒲黄各12g,赤芍、益母草各30g、土鳖虫3g: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0剂。于11月1日复查,体征改善,月事已净,B超复查:右侧囊肿消失,卵巢正常大小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患者徐某,女,23岁,已婚1999年8月2日初诊:患者右侧腰部伴右下腹隐痛2月余、经B超检查,发现右侧附件有一大小约3.1cm×3.0cm囊性包块,诊断:右侧卵巢囊肿本院妇科医生动员其手术治疗,患者惧怕开刀,加之平素身体虚弱拒绝手术治疗、遂到中医科要求诊治患者诉右侧腰痛,特别是行走后疼痛加重,时常引右下腹隐痛不适但疼痛固定:既往月经量稍多。周期紊乱面色欠润、神倦,胃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辨证属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治以活血化瘀,佐温阳祛湿方法,拟少腹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川芎15g,香附15g,蒲黄5g,乳香10g,没药10g三棱10g,莪术10g,艾叶10g,炮姜10g,小茴香10g,甘草9g.5剂。

8月7日二诊: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自觉腰及右侧下腹部疼痛缓解,因治病心切,患者又到门诊要求B超复查,经本院B超检查示右侧可探及1.4cm×2.0cm囊性包块,与上次检查对比,右侧卵巢囊肿明显缩小。患者非常惊喜,更增强了内服中药治疗的信心。今日感胸胁胀闷,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守上方加柴胡15g,5剂。

8月15日三诊:本月月经来潮正常,右侧腰及下腹部疼痛明显好转。B超再次复查,右侧囊肿已消失,以八珍汤加减善后调理,观察至今未见复发。

3.田某,女,23岁,已婚。1999年8月1日初诊,2个月前因少腹不适感去当地医院诊治。B超示:右侧卵巢67mm×35mm囊肿医者欲为其行手术治疗,因未曾孕尚无子女不愿接受手术,经人介绍邀余诊治。观其发育良好,面色如常,月事错后,色暗,有血块,白带量多,少腹胀痛,饮食二便调,舌暗红少苔,脉细涩。复查B超示:右侧卵巢66mm×43mm囊肿,盆腔少量积液。辨为瘀血阻络,津液气血不循常道,聚于少腹而成积。拟破血通络,散结止痛。处方:穿山甲6g,怀牛膝20g,桃仁12g,红花9g,川芍9g,小茴香12g,白花蛇舌草30g,前胡12g,肉桂3g,泽泻18g,黄芪24g,五灵脂9g,柴胡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共服10剂。二诊时,白带量少,仍有少腹疼痛。原方加猪苓24g,桂枝g,没药6g,再服10剂,服法同前。再诊守方加减,易方5次,共服药50余剂。10月15日腹部彩超复查: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盆腔无积液见舌淡,苔白,脉细拟方:党参15g,白术12g,杜仲15g,续断15g,桑寄生30g,茯苓等24g,焦三仙各15g,甘草6g。服5剂,水煎服,以调其脾肾。2000年1月来电话告之已孕2月余,不胜感激,后随访足月顺产一男婴,母子均健。

按:冲脉血海,任主胞胎,血瘀而冲脉不畅,血海不盈,任脉受阻,瘀于脉外,聚于少腹,虽阴阳合而不能妊也,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络通瘀散,经血寻其常道血海充盈,任脉得养,故能妊而有子。

4.徐某,女,34岁。1996年7月21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行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于近日作B超示左侧卵巢囊肿,直径35mm。因惧手术邀余诊。诊见素体肥胖多湿,经前少腹坠胀,舌暗,苔白,脉沉细弦。证属少腹瘀饮互结。予少腹逐瘀汤加减:炒灵脂、生蒲黄各12g,茴香、炙甘草、炮姜各6g,桃仁18g,川芎1g,薏仁、夏枯草、生牡蛎、皂角刺、浙贝母、玄参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药进7剂症除。

B超复查:左侧卵巢囊肿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