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麦大枣汤治儿童多动症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养生之家导读:甘麦大枣汤治儿童多动症配方、医案、经典案例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甘麦大枣汤治儿童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多见于学龄儿童,其发病原因复杂,有的与先天禀赋有关。宋代钱乙认为小儿体质“三有余(心、肝、阳有余),四不足(脾、肺、肾、阴不足)”。

郑师认为三有余似为本病的发病因素,其病理变化以心肝之阳偏亢为主,心阳浮亢则散神少寐,肝阳偏盛则好动易怒。故治以柔肝潜阳,宁心安神为主,临床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减治之而收功。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宗某,男,9岁,2014年7月9日初诊。

主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4年。

现病史:患儿4~5岁时即有多动表现,近几年来有增无减,常因多动而跌破头皮或损伤手足,上课时思想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甚至在教室内外走动。家长苦恼不已,多处求治,效不佳。诊见:患儿形体瘦弱,但精神甚旺,寐则易醒,心烦易怒。舌红,舌中心见微薄白苔,脉弦数。

诊断:脏躁。

西医诊断:儿童多动症。

辨证:心肝火旺,神不守舍。

治法:养心定志,柔肝宁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处方:甘草10g,淮小麦15g,大枣10枚。

服法:先将淮小麦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文火煎熬至麦熟为止。

然后加入甘草、大枣再煎,至枣烂易于去皮为止。令患儿饮汤食枣,上、下午各1次,连服3个月。多动渐收敛,能安坐课堂听讲,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按: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气偏盛、阴液偏虚为生理病理基础。五脏本已阴液不足,复因后天因素,伤其情志,以致脏气不安,发为本病。甘麦大枣汤以甘草为君,“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急,急食酸以收之…实则甘草泻之”(《汤液本草》),伍以小麦、大枣有养心宁神之效,且药味平和,易于小儿服用。此方看似甘补,实则对心肝有余之气有制其余的作用,制余非补,实乃泻之之意也。

(张建奎、郑攀整理)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