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蓝矾。
【来源】胆矾Chal cant hite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三斜晶系,通常为致密块状、钟乳状,也有肾状。颜色为天蓝、蓝色,有时微带浅绿。条痕无色或带浅蓝。光泽玻璃状,半透明至透明,断口贝壳状,比重2.1~2.3,性极脆,易风化,加热到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遇水又变蓝色,易溶于水及甘油,不溶于醇。主产于云南、山西、江西、广东、陕西、甘肃等地。
【药用特点与中毒机制】胆矾性味酸辛、寒,有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CuSO, ·5H2O) , 有催吐、祛腐、解毒、杀虫之效, 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痛等症。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研末撒或用水溶液洗涤、催吐等。如超量内服或体虚多服或从创面大量吸收,或误食铜盐污染过的食物,均可引起中毒。铜盐具有收敛及刺激作用,由于剧烈地刺激胃肠道黏膜而反射性地引起呕吐,故可作为催吐药。其机制是传入神经冲动经迷走及交感神经传导至延髓的呕吐中枢所致。由于反复强烈的呕吐,可致脱水和休克。同时损害胃黏膜,甚至造成急性胃穿孔。其浓溶液对局部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能使口腔、食管、胃肠道等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和糜烂。铜又是一种神经肌肉毒,相当量铜进入人体后,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血管损害,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以及肝肾的脂肪变性和坏死。中毒时间延长者可发生溶血性贫血,严重时能使呼吸中枢麻痹。
硫酸铜对人的口服致死量约为10g,但有时少于10~15mg即可发生中毒。也有口服100~200g而救治者(可能与服后呕吐有关)。
【中毒症状】潜伏期为15min至lh, 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流涎、头痛、头晕,口中有金属味,舌苔、牙齿、牙龈均可染为蓝色,全身乏力,剧烈腹痛和腹泻,呕吐物和排泄物也呈蓝色,后期因胃肠道的糜烂出现呕血和黑粪,反复大量呕吐,常因失水过多而引起虚脱,脉搏细弱,甚至脱水,口腔、食管、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硫酸铜的腐蚀作用较其他铜盐更为强烈。中毒时间延长时可有肝肾损伤,出现黄疸、血尿,偶有溶血性贫血。严重者体温升高、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昏迷、痉挛、血管麻痹、谵妄、抽搐等而危及生命,常于中毒后5~7d死于循环衰竭。
【实验室检查】
1.呕吐物为蓝色,可初步证明为铜盐(硫酸铜,若为碱性醋酸铜中毒,则为绿色)。
2.将胃内容物、呕吐液放于蒸发皿中,用盐酸使其酸化,然后加热过滤,待冷却后,将蒸发残渣用水洗涤后,再加硝酸使其溶解,加人浓硫酸直至出现蓝色为止。再行蒸干,溶于水中,将此溶液加人亚铁氰化钾液,出现红棕色沉淀,表示有铜存在。
【解救方法】
1.立即用1%亚铁氰化钾(黄血盐)液彻底洗胃,使毒物变为低毒、不溶性的亚铁氰化铜而沉淀,之后给予牛奶、豆浆或蛋清保护胃黏膜。无腹泻者给予导泻。
2.解毒药首选依地酸二钠钙,成年人lg/d,小儿每次15~25mg/kg体重,每日2次,加人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个疗程不超过5d。
3.青霉胺,成年人用0.3g/次,每日3~4次,口服(小儿每日20~25mg/kg体重,分3~4次口服),也可用1~3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4d为1个疗程。另外也可给予二巯丁二酸钠。
4.内服通用金属解毒药
(1)硫酸镁3.37g,硫酸氢钠12.5g,氢氧化钠1.0g,硫化氢4.0g,水加至1000ml,摇匀,每次服50~100ml,服前先喝微温开水1杯。(2)硫酸亚铁饱和液100ml,碳酸镁88.0g,药用炭40.0g,水加至800ml,混匀,每次服50~100ml。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有尿后适量补钾。
6.对症治疗,有溶血现象时,可用氢化可的松、碳酸氢钠,必要时输新鲜血液。剧痛时用哌替啶或吗啡,后期仍有剧烈呕吐可用止吐药及针灸疗法。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时,应用综合方法积极治疗。
7.铜盐溅入眼内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损伤用清水洗涤后,也可涂以醋酸氟轻松霜。
8.呕吐不止时用甘草15g,贯众15g,水煎服。吐后气逆时,可用半夏泻心汤、旋覆花代赭石汤等。
【有关中成药】外科蟾酥丸。
【相似中药】
1.铜绿,又名铜青,含毒成分碱式碳酸铜。其中毒机制、中毒症状、解救方法参照胆矾。
2.绿青Malachite, 又名石绿、孔雀石。含毒成分碱式碳酸464铜,其中毒机制,中毒症状、解救方法参照胆矾。
【中毒实例】女,37岁。误服敌敌畏30ml,0.5h后,用浓度不详的硫酸铜溶液洗胃,继之解酱油色小便,脸色发黄,频繁呕吐绿色液体。3d后入院, 查血压109/70mmHg, 贫血貌, 巩膜黄染,血红蛋白4g/L,红细胞1.8×1012/L,白细胞14×10°/L,血小板100×109/L, 非蛋白氮55.7mmol/L(78mg%) , 血清铜蓝蛋白4.3活性单位(正常值为2.5活性单位),尿呈酱油色,尿蛋白(十十),尿中未查见红细胞和白细胞,尿潜血(十十),尿铜480ug/L。入院后经输血,给予地塞米松、二巯丁二酸钠、5%碳酸氢钠等治疗,数天后痊愈出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