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肉果(《纲目》),迦枸勒(《拾遗》),玉果、顶头肉(《汇编》)。
【来源】本品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 a fragran sHout t.的干燥种仁。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等地。我国广东、云南等省引种栽培,栽培7年后开始结果,分别在每年4~6月或11~12月采收成熟果实割开果皮,剥下假种皮,敲脱壳状种皮,将种仁放人石灰乳中浸一天,然后低温烘干,或不浸石灰乳而直接烘千。
【历史沿革】宋代有醋面裹,煨面熟为度(《圣惠方》《证类》),粟米炒,以黄为度法(《洪氏》)。明代有麸炒,醋浸煨熟(《普济方》)取霜法(《要诀》)等。清代有糯米粉裹煨熟或面裹煨熟法(《从新》《求真》《得配》)。现行有面裹煨(《中国药典》1995年版),滑石粉煨(《内蒙古》),麸煨、制霜(《上海》),烤制法(《烤制法》)等。
【炮制方法】
净制除上杂质,洗净,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煨制
面裹煨:取净肉豆蔻,用而粉加适量水拌匀,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湿润盾,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倒入已炒热的滑石粉或砂中,拌炒至面皮焦黄色时,取出,过筛,剥去面皮,放凉。每肉豆蔻100kg,用滑石粉50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麸煨将原药略浸。洗净,稍润,用生麸皮50%拌炒至外呈老黄色,筛去麸皮,趁热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上海》)。
滑石粉煨
①先将滑石粉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轻松时,放人肉豆蔻,不断翻动,烫至微鼓酥松,呈黄褐色,使油浸人滑石粉内,取出,筛去滑石粉,再用清水洗净,晒干,用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滑石粉40kg(《内蒙古》)。
②取净生肉豆蔻,喷淋清水适量湿润,如泛水丸法,挂上滑石粉3~4层,阴晾七成干,另将蛤粉(滑石粉)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后,随即将挂好滑石粉的肉豆蔻,埋于蛤粉中,煨烫至外皮显焦黄色并有爆裂,透香气时,取出,筛去蛤粉,摊开晾凉,剥去滑石粉壳。每净肉豆蔻100kg,用滑石粉20kg,蛤粉40~50kg(《新编》)。
土粉煨取细黄土,置于锅内,加热至发泡,加入肉果拌炒(温度约在130℃,不宜过高),烫至内里微呈枯燥状态,取出筛净黄土粉,用时捣碎(《新编》)。
蛤粉煨取原药1份,加蛤粉1份,用文火合炒,炒至肉豆蔻发泡、外表呈棕褐色时取出,晾凉,筛去蛤粉,将肉豆蔻研成细粉或捣碎即成(《云南》)。
2.蒸制
取净肉豆蔻浸泡1小时,捞出置笼内,一-层麦麸皮一层肉豆蔻,层层相间,蒸约2小时,至油出润进麦麸皮内取出,去净麦麸皮,趁热切厚片,干燥(《山东》)。
3.炒制
将小麦面粉倒入锅内,用文火炒热,将肉豆蔻倒入,炒至微黄色时,出锅,筛去面粉,摊开,晾凉。配方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麦面粉50kg(《甘肃》)。
4.制霜
取净肉果,研成粗粉,用吸油纸包好置榨床内压榨去油,每隔一日换纸一次,换纸时须将肉果再研成粉后,再压榨,如此反复几次,至油几净,手捏松散成粉,取出研细(《上海》)。
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层草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压榨至去尽油为度(《汇典》)。
5.烤制
用面粉将肉豆蔻包裹后,作好烤制准备。同时预热烤箱,当预热到150℃时,将面裹好的肉豆蔻放入铺有滑石粉的烤盘内,送人烤箱,烤制30分钟,取出,剥去面皮,放凉。用时碾碎。每肉豆蔻100kg,用面粉50kg(《烤制法》)。
【成品性状】肉豆蔻: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网状沟纹。纵切面可见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样纹理,中间发白。质坚硬。具油性。气芳香而强烈,味辛辣。煨肉豆蔻:表面棕黄色或深棕色。显油润,质较松。香气更浓郁。肉豆蔻霜:呈灰黄白色的松散细粉。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用法与用量】3~9kg心
【处方应付】处方写肉豆蔻、煨肉豆蔻付煨肉豆蔻;写肉豆蔻霜、炒肉豆蔻、蒸肉豆蔻、生肉豆蔻各随方付给c
【炮制作用】肉豆蔻含脂肪油较多,有滑肠之弊,并有毒副作用。煨制后,油质含量降低,可免滑肠,毒副作用降低,固肠作用增强。《便读》有“煨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痢”的论述。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脂肪油及淀粉。挥发油存在于外胚乳中,含蒎烯、樟烯、肉豆蔻醚、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氧基丁香酚、甲氧基异丁香酚、黄樟醚、榄香脂素、异三甲氧基苯丙烯、o~侧柏烯、A3-蕾烯、二戊烯、香叶醇、齐墩果酸。脂肪油主要成分为固体的肉豆蔻酸甘油酯及液体的油酸甘油酯。还含有三肉豆蔻精,抗微生物作用的马拉巴酮B和马拉巴酮C等。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①对肉豆蔻的面煨品、麸炒品、砂烫品等和生品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各种炮制品中,挥发油和脂肪油含量均降低,且挥发油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旋光度减少,折光率有所改变,同时挥发油中的有毒成分肉豆蔻醚含量亦降低(1~3)。②对豆蔻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证明,炮制前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关系已发生变化z.炮制后肉豆蔻醚的含量明显降低,通常可减少30%,降低量与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14)。③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次豆蔻醚和黄樟醚的含量,发现肉豆蔻炮制后肉豆蔻醚量明显降低。故证明肉豆蔻炙后毒性降低是由肉豆蔻醚降低所致。炮制的减毒作用是肯定的。但黄樟醚的变化尚无规律,有降低也有升高。通过考察炮制温度和时间,发现肉豆蔻醚含量基本上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降低。温度高时间短的样品其肉豆蔻醚含量变化不大。说明炮制程度不够,相当于传统所说“外焦内生”之品。温度低时间长的炮制品肉豆蔻醚明显降低。因此说在温度适宜情况下,时间是主要因素,加热时间越长肉豆蔻醚降低就越多。初步认为麦麸煨以130℃~150℃20分钟为宜;面裹煨以170℃~190℃20分钟为宜;滑石粉煨以140℃~160℃15分钟为宜。且测定结果表明,肉豆蔻醚的降低以面煨为最显著,其次是麸煨、滑石粉煨。但面煨与麸煨法无显著差异,尚需大量面粉。滑石粉煨止泻作用差,毒性成分降低少,且滑石粉通利之性与肉豆蔻涩肠作用不吻合。因此,以麸煨法为佳。④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进行了测定。本法快速、准确。同时证明肉豆蔻醚在炮制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⑤对肉豆蔻(种仁)、肉豆蔻衣(假种皮)及其炮制品进行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结果假种皮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种仁,但两者在脂肪酸组成上不尽相同,种仁以肉豆蔻酸为主,假种皮以软脂肪酸和油酸为主。两者炮制后含油量均有降低⑥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面粉煨、赤石脂煨、湿纸裹煨对肉豆蔻挥发油、脂肪油及肉豆蔻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炮制条件对炮制品中挥发油、脂肪油及肉豆蔻醚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从而提示:炮制不一定能有效地降低毒性,
2.工艺研究
①面粉煨法:这种方法简便,又能降低其油性,特别是对脾胃虚寒,腹痛泄泻效果很好②面煨改进法:此法可有助于改善面煨后难剥去面皮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③另有砂、麸炒法)、先润后蒸再麸炒法、湿麸炒煨法C13】、土煨法141、赤石脂煨法〕、烘箱煨制、炒药机炮制法(17都可达到去油目的。还有人对肉豆蔻炮制法进行了探讨,初步筛选出麦麸煨、黄土煨是较理想的方法。
3.质量研究从显微特征上可见炮制后受热糊化和开裂的淀粉粒,以此可与生品相区别。水分含量都很低,药典规定生肉豆蔻水分不超过10%,炮制品可以定为不超过8%。从肉豆蔻水浸出物含量可以看出,炮制程度越重含量越高。水溶性浸出物应不低于15%。醇浸出物则相反,炮制程度最轻含量最高,可能是其脂溶性物质炮制时损失较少之故。醇溶性
浸出物应不低于10%。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多低于生品,肉豆蔻醚并不随挥发油含量降低而降低,由此证明炮制时先失去的是低沸点组分,切片者更为明显。这也许是肉豆蔻多不切片的真正意义。并首次发现各炮制品甲基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此也找到了肉豆蔻炮制后止泻作用增强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为肉豆蔻饮片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4.药理研究
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止泻作用及急性毒性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有明显的止泻作用,作用强度是面煨品>麸煨品>生品>滑石粉煨品。肉豆蔻炮制后止泻作用增强,毒性降低。采用均匀试验法,以止泻作用和急性毒性为指标,用粉末混悬剂灌胃给药,对小鼠进行试验。结果:生肉豆蔻粉对小鼠有显著的止泻作用;肉豆蔻不一定需要炮制2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