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来源《伤寒论》
药物组成:生地黄30g,炙甘草12g,麦门冬、火麻仁、大枣各10g,桂枝、生姜各9g,人参、阿胶各6g,清酒15ml。
功效主治:滋阴补血,益气温阳,复脉疗悸。治心脏阴、阳、气、血俱虚所致脉结代,心动悸,体虚少气(气短),舌尖色淡,少津;阴虚血少所致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略痰不多,痰中带血丝,形瘦气短,虚烦眠差,自汗盗汗,咽千舌燥,或虚热时发,大便难,脉虚数。
方解:本方治证是阳虚不能宣通脉气,阴虚不能荣养心血所致。故方中主药炙甘草甘温益气,缓急养心;辅以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阿胶、生地黄、麦门冬、火麻仁滋阴养血;佐以桂枝、生姜温阳通
脉,使血气流通,则可脉动复常。全方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故称复脉汤。
药理研究:强心,兴奋全身机能,旺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纠正贫血,保护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其中炙甘草、人参、生地黄、麦门冬、桂枝强心,兴奋全身机能,旺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生姜兴奋大脑皮层和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升高血压;麦门冬提高心肌及机体耐缺氧能力,缓解心绞痛;人参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阿胶增长红细胞与血色素;生姜促进消化机能;大枣、火麻仁改善营养物质。
临床应用:为治气弱血虚之心动悸、脉结代的常用方。以心悸短气,舌淡少苔,脉结代或虚数为要点。虚劳肺痿宜减少或不用桂枝、生姜,而麦门冬、阿胶、火麻仁酌情加量;气虚甚者,重人参,加黄芪;阴虚甚者,重地黄、麦门冬,或姜桂。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冠心病之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肺心病等,只须见“脉结代,心动悸”皆可应用。
现代制剂:现改制为复脉合剂,每瓶500ml;复脉冲剂,每袋15g,用量用法:口服,合剂,每次10ml,一日3次;冲剂,每次1袋,一日3次,温开水冲服;汤剂,加清酒水煎,阿胶烊化,一日一剂,分3次服。使用注意:对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者,不宜使用。
本方歌诀:复脉炙草姜枣参,生地麦阿桂麻仁,气虚血弱心动悸,虚劳肺痿干咳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