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萸肉、山萸肉、肉枣、药枣、枣皮。
【生长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树皮淡褐色,呈片状剥落。嫩枝无毛。叶对生,单叶;叶片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3~4.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全缘,叶面近无毛或疏生平贴柔毛,叶背有毛,侧脉每边6~8条,脉腋有黄褐色绒毛;叶柄长约1厘米。5~6月开花,先叶开放,花黄色,排成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4裂;花瓣4片,卵形;雄蕊4枚。8~10月结果,果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约7毫米,光滑无毛,成熟时红色,果皮干后皱缩像葡萄干。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秋末冬初收集果实备用。
【分布地区】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四川等省有出产。此物多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栽培。
【药性功用】味酸、涩,性微温,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灵验偏方】
偏方一:
方剂:山茱萸15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术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汗出不止。
偏方二:
方剂:山茱萸适量。
用法:每次6克。嚼服,每日2次。
主治:偏头痛。
偏方三:
方剂:山茱萸15克,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体虚,月经过多。
偏方四:
方剂:山茱萸100克。
用法:取上药,武火煎取浓汁约300毫升。第一次服150毫升。余药分2次间隔4小时服完。
主治:精脱。
偏方五:
方剂:山茱萸15克,金樱子10克,女贞子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遗精、早泄。
偏方六:
方剂:山茱萸150克。
用法:取上药,急火煎取浓汁1大碗。第一次服1/3量,余药视病情分次频饮。
主治:汗出虚脱。
偏方七:
方剂:山茱萸35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少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
主治:肩周炎。
偏方八:
方剂:山茱萸10克,益智仁6克,五味子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老人尿频失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