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的用量与副作用_怎么解除消失

养生之家导读: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那么,山豆根的用量与副作用_怎么解除消失?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山豆根

【别名】黄结、广豆根、南豆根、苦豆根。

【基原】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 ensis Gap 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分布于江西、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炮制研究】每年4~5月或8~9月间采挖,除去茎叶,拣净杂质,洗净,粗细分档,用水浸泡六至七成透时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肺热咳喘,湿热黄疸,热痢泻下,蛇虫犬咬伤,秃疮,疥癣。

【用法用量】内用:煎汤3~6g,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副作用】本品甘、苦、寒,有毒。山豆根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5.58g/kg。氧化苦参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72.2±48.8) mg/kg, 皮下注射的LD50为(952.6±11.6) mg/kg。苦参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652±47.3) mg/kg。人的中毒量为30~90g。

【副作用症状】中毒潜伏期约1~3h。如果用量过大,一般在服药后30min出现头晕眼花、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严重者可见四肢麻木,大汗淋漓,剧烈头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步履不稳,继则呼吸急促,全身肌肉颤动,四肢抽搐,昏迷,口唇发绀,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而死亡。

【副作用预防】不能超过常用量,以5g以下为宜,10岁以下儿童应为成人量的1/3量,亦不宜久煎。脾胃虚弱泄泻、咽喉肿痛属于阴虚火旺者忌服。

【救治】

1.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若服药超过4h,可服硫酸镁导泻,或服活性炭60g.

2.抽搐痉挛者用氯丙嗪等;腹痛剧烈者皮下注射阿托品1mg;昏迷者给甲氯芬酯,每2h肌注0.25g;吸氧;合并血压下降、肺水肿、呼吸衰竭者则用升压、利尿和呼吸兴奋药。

3.补充液体,大量维生素C。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中药

(1)甘草、绿豆各30g,急煎,口服。

(2)绿豆60g,甘草30g,金银花24g,穿心莲9g。水煎,早晚分服。

(3)茶叶21g,水煎频服。

(4)恶心呕吐严重时,陈皮9g,法半夏12g,茯苓9g,甘草15g,枳壳9g,竹茹9g,灶心土30g。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连服2~4次剂。

【合理应用】

1.咽炎

(1)山豆根口服液:由山豆根、黄芩、金银花、连翘、玄参、竹叶、桔梗、甘草组成。成人30~50mL,每日4次口服(儿童减半)。服药时含口中缓缓咽下。治疗70例急性咽炎,临床痊愈36例,显效24例,进步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

(2)山豆根12g,玄参、沙参各15g,桔梗6g,射干、佛手、白芍、僵蚕各9g,甘草4g。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10例慢性咽炎,治愈90例,显效60例,进步4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0%。

2.急性扁桃体炎山豆根、芦根、板蓝根、生地、连翘各10g,黄芩、山栀子各8g,玄参15g,大黄(后下)、薄荷、竹叶、甘草各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5例,痊愈30例,显效5例。

3.慢性鼻窦炎山豆根、鱼腥草各30g,蒲公英20g,金银花、苍耳子、辛夷各15g,黄芩12g,天花粉、桔梗各10g,薄荷、甘草各6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7天为1个疗程。治疗42例,痊愈20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4.痈肿山豆根、白芷各9g,大黄15g,甘草5g,各为细末,混匀。外用治疗痈肿、跌打损伤及水火烫伤均有效。

5.支气管炎以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主的胶囊或片剂口服,每次100mg,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00例,总有效率为90%左右。

6.乙型肝炎

(1)山豆根注射液,肌注,每次2mL,每日1~2次,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402例, 有效369例(其中显效218例) , SGPT多在2~4周恢复正常。可升高血清白蛋白, 降低球蛋白, 对HBsAg和HBeAg也有一定转阴作用。

(2)山豆根片,每次5片(0.25g),每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无症状HBsAg携带者40例, 1个疗程后, 阴转15例, 滴度下降50%以上者12例,总有效率67.5%。

7.钩端螺旋体病山豆根、生甘草各15g,大青叶62g,加4倍量的水浸渍12h,水煎,每日4次分服。治疗1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1.6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多在3~5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

8.膀胱肿瘤用山豆根浸膏片,每次4片(每片相当于生药2g),每日服3次。或用山豆根注射液4mL(每mL含生药2g),肌注,每日2次,配合喜树碱10~15mg加生理盐水20~30mL,每周3次,膀胱灌注,注后经常改换体位,保留2~4h以上。25次为1个疗程。治疗膀胱肿瘤53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33例,进步11例,无效7例。

9.恶性葡萄胎以山豆根总碱及甲碱200~400mg,或乙碱50~125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4~6h滴完,每日1个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7天;少数患者采用甲碱肌肉注射,每次200mL,每日2~3次,阴道转移者,用山豆根总碱10mL,或甲碱200~400mg,或乙碱15~50mg,从肿瘤基底部做放射状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至转移结节干燥脱落或吸收。共治疗恶性葡萄胎104例,治愈91例,有效1例,无效2例。

10.鼻咽癌抗癌9号方:山豆根、山慈姑、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黄芪各30g,八角金盘、辛夷、苍耳子各12g,丹参、赤芍各15g,随症加减。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视病情1~3个疗程后,改隔日或3日服1剂,持续半年巩固疗效。用以上3种方法配合治疗鼻咽癌53例,中药组治疗6例,5年生存3例,死亡3例;中药加放射疗法18例,5年生存10例,死亡8例;中药加放射、化学疗法29例,5年生存19例,死亡率10例。

11.鼻咽癌放疗后不良反应山豆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麦冬、石上柏等,研粉制丸,每日口服4次,每次5丸,15天为1个疗程。观察226例,总有效率87.36%。

12.白细胞减少症以本品所含苦参生物碱结晶或10%苦参素结晶碱200~400mg,每日1次,肌注,一-般用药1~2周即可见到明显升白细胞效果。临床观察对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其升白细胞作用明显优于化疗引起者,前者有效率82%~95%,后者有效率65%左右。对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患者,亦可用本品(苦参生物碱或苦参素结晶碱)100mg或200mg,进行肌肉注射,连用30天,结果白细胞有迅速而明显的回升。使用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13.心律失常山豆根40g,龟板胶20g,桂枝尖、五味子各12g,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1例,痊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也有用苦参结晶碱3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4周,治疗31例,痊愈11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87%。

14.宫颈糜烂广豆根粉高压消毒后,涂糜烂处,1~3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20例,1个疗程治愈156例,好转94例,无效70例,有效率78.1%。

15.内痔山豆根9g,马勃、朱砂莲、牡蛎各150g,先将牡蛎洗净晒干装人铁罐内,置武火上煅烧至红透时,取出凉冷,碾碎过筛。加水先煎煮1h,再加人预先洗泡半小时的山豆根、朱砂莲共煮沸1.5h,煎2次。滤液合并浓缩,冷后加入马勃粉,混匀,水泛为丸,或制成片剂。每日服3次,每次6丸(片)。治疗187例,近期痊愈及显效率为76.4%,好转为23.6%。16.带状疱疹山豆根、黄连、雄黄、密陀僧各30g,煅龙骨、煅炉甘石各20g,蟾酥2g,冰片5g,呋喃西林粉10g。先将山豆根、黄连烘干碾极细末,再将雄黄、密陀僧、龙骨、炉甘石、蟾酥、冰片分别用乳钵研为细末,诸药和匀过筛,高压灭菌。患处先以碘酊消毒,再用针头刺破水泡,取药末少许加75%酒精调匀外涂,每日3次,必要时可包扎。治疗14例,均于3~5天内痊愈。

17.跖疣山豆根、板蓝根各60g。加水3000mL,煮沸10min, 待稍凉浸泡足部30min, 每日1次, 对较大之疣体且疼痛显著者可加用艾条, 每次10min。治疗54例, 治愈43例, 无效11例。18.银屑病山豆根、山慈姑、紫草、马齿苋、莪术、红花、淫羊藿各100吕,蜈蚣20条,丹参200g,首乌120g,苦丁香5g,制南星30g,薏苡仁、黄精各150g,制成合剂。每日25mL,分2次口服,外涂消癣灵软膏。疗程24~70日。治疗160例,治愈130例,显效8例,进步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2%。

19.细菌性痢疾及肠炎鞣酸苦参片(每片300mg)2片,每日3次,首剂加倍,治疗菌痢40例,治愈37例(93.5%),与抗生素对组35例(94.2%)无显著差异。

【配伍禁忌】虚寒者勿服。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