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中毒症状与解毒措施_山豆根过敏的症状及处理

养生之家导读:山豆根中毒症状与解毒措施是什么?其过敏的症状及处理分别又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山豆根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广豆根) 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根及根茎。苦,寒。有毒。归肺、胃经。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用于咽喉肿痛,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

【主要成分】

本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和甲基金雀花碱,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紫檀素等。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1)呼吸系统:轻度反应仅头晕眼花、微恶寒、恶心;严重者恶寒、咳嗽、吐大量泡沫样痰,甚至咳吐血性泡沫样痰,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缺氧、紫绀;体检呼吸运动减弱,听诊双肺可闻及水泡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模糊阴影。

(2)消化系统:轻度反应表现为头晕眼花微恶寒、恶心等;严重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恶寒等。

(3)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四肢软弱无力步态不稳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或抽搐,嗜睡或神志不清,甚至因脑抑制而死亡。

【病案示例】

某单位使用中药复方预防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引起57人不同程度中毒。处方为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豆根、紫草、甘草各6g服用100~150mL后,即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减慢,其中1人休克。立即进行对症治疗,症状较轻者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5~10mg,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和维生素C;症状严重者以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654—2静脉滴注,所有患者6h后好转出院。为查清原因,分析6味中药中以山豆根引起中毒的可能性最大,二位司药当天取12g山豆根煎服,亦出现相似症状,且半年前该院已发生过一起山豆根中毒病例,因此初步认为是山豆根的不良反应。

另有报道单味山豆根60g煎服后半小时出现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并因呼吸哀竭而死亡;2例服用40g山豆根后导致亚急性基底节坏死性脑病,均遗留有严重构语障碍,全身强烈扭转等畸形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

【作用机制】

山豆根的毒性成分主要为山豆根总碱、苦参碱,苦参碱有烟碱样作用,能使胆碱能植物神经兴奋,中枢神经抑制,呼吸肌麻痹而出现呕吐汗出、呼吸停止等。山豆根总碱小鼠口服的LD0为140mg/kg苦参碱小鼠口服95%的可信限为(158土30)mg/kg。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别。山豆根所含的苦参碱、金雀花碱等成分有一定毒性。山豆根总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0为140mg/kg。临床应用剂量过大即产生毒性反应,而以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有应用山豆根12g即中毒,60g即引起死亡的报道。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使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

【防治】

救治(1)清除毒物: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洗胃。若服药时间较长,可导泻,以硫酸镁20g,溶于00mL水中,顿服,以清除肠内毒物;亦可内服活性碳减少山豆根的吸收(2)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若腹痛、腹泻较严重时,可口服颠茄合剂,10mL/次,每日3次;或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亦可选用654-2,10mg肌肉注射(3)保护胃肠道粘膜:若内服山豆根煎剂剂量较大,消化道刺激症状明显,不便于洗胃或导泻者,可内服蛋清、牛奶、鞣酸蛋白或药用碳,以减轻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缓解刺激症状,并能减少药物的吸收。(4)中药治疗:以生姜10g、大枣15g、甘草15g,煎汤内服;或选用四君子汤之类,健脾和胃解毒安中。

(5)针灸治疗:可针灸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预防(1)山豆根性味苦寒,因此脾胃虚弱者应慎用。(2)注意用药剂量:由于山豆根的不良反应与其剂量成正比剂量越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的症状也越严重。如有人专门统计分析过其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用量为6g时,214例中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用量超过10g时46例中有2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2%。所以,临床用量不宜过大成人汤剂每日剂量应小于6g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