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的用量多少克_最大剂量、一般用量与作用功效

养生之家导读: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那么,白鲜皮的用量多少克_最大剂量、一般用量与作用功效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白鲜皮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切片,干燥。生用。

【处方用名】白鲜皮。

【炮制加工】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功效及用法用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属于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常用剂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

1.张民庆经验:白鲜皮60g,煎水洗。治疗慢性湿疹。(《现代临床中药学》)2.陈延之经验: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40g,以水3升,煮取1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

1.赵纯修经验:(1)治疗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瘙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摄领疮、牛皮癣等。本病常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热,复受风邪,风热合而为病;或过食辛辣、酒类等温热刺激性食物,热邪内生,复受风邪;或者衣物摩擦刺激皮肤,化热生风。风热客于皮肤,风盛则瘙痒;热盛则皮疹色鲜红。病久,耗伤阴血,肌肤失养,化燥生风。白鲜皮饮尤适用于风热证之神经性皮炎。白鲜皮用量21g。(2)治疗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皮疹呈多形性,自觉瘙痒。中医称之为湿疮。本病由于先天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皮肤;或过食辛辣、鱼虾、牛羊肉等化热生风之品,而致风湿热邪内生,发于皮肤。风盛则瘙痒,湿盛则有水疱、渗液、糜烂,热盛则皮疹色红。湿热夹风证,用白鲜皮饮。白鲜皮用量21g。(《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第1期)2.施先庚经验:用白地汤(白头翁90g,地榆炭60g,白糖60g)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如出血过多加生天冬(不去皮干品)30g,血余炭9g或棕榈炭30g。气虚加棉花根120g。月经先期加生地炭30g。月经后期加艾叶炭30g,月经不定期加柴胡15g。疼痛甚者加玄胡15g。血色黑块者加五灵脂(炒)12g。体虚者加蟋蟀草30g。将上药加水二斤, 煎半小时, 取汁。再于药渣中加水一斤, 煎20min, 取汁。将一、二次煎汁混合,再加白糖,分两次服完。在月经来潮(或阴道出血)的第一天服下。每日一剂,一般连服2~3剂即能达到止血效果,为了巩固疗效可再服3~6剂。(《赤脚医生杂志》,1977年第10期)3.杨永忠经验: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30g。加水150mL, 浸泡5min。苦参30g, 加水150mnl, 浸泡5min, 分别煎煮15min。两液合并再煮10min, 过滤, 浓缩至200mL, 用100mL药液加500mL温开水稀释, 坐浴15min, 每日2次,15日为一个疗程。治疗外阴白斑。(《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年第4期)4.刘为娟经验: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各60g,小胡麻、荆芥、防风、皂刺、蝉衣、黄柏、苍术、艾叶、花椒各30g,水煎热蒸外阴后再泡洗,1次/天,之后用生石膏、滑石各10g,黄柏、青黛各6g,研细用麻油调和抹外阴处,共治疗2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观察62例,有效率达100%。(《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第7期)。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