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养生之家导读:越婢汤发越水气,兼清郁热。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越婢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越婢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1],续自汗出,无大热[2],越婢汤主之。(金匮水气:23)越婢汤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注释:

[1]脉浮不渴:《金匮要略心典》作“脉浮而渴”,当从之。

[2]无大热:指肌表无大热。

【功效配伍】越婢汤发越水气,兼清郁热。方中麻黄与生姜宣散肌表水气;麻黄配石膏,且石膏量重于麻黄,取其辛凉透表,外散水气,清解肺胃郁热;甘草、大枣补中益气。若水气过盛者,加白术以利水;若汗出卫阳伤而恶风者,加少量炮附子温经止汗。吴皇《医方考》云:“名曰越婢者,越,以发越为义。婢,卑也。是方能发越至卑之气,故以越婢名之。

上五味药,先煮麻黄去上沫,后人诸药同煮,去滓,分三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越婢汤治风水,夹肺胃热证。症见恶风,一身悉肿,续自汗出,无大热,口渴。

本证为风邪袭表,表气不宣,水气滞留肌表,肺胃之气郁久化热。此风水来势急剧,风激水溢,故恶风,一身悉肿;因风性疏散,加之风邪化热,热邪鼓荡,故续自汗出,脉浮;肌表邪热随汗外解,故表无大热,但肺胃内郁之热仍在;热邪消灼阴津,故口渴。治用越婢汤发越水气,兼清肺胃郁热。

【用方思路】越婢汤属向外发越邪热与水气的代表方,治风水夹热证,其病变重心在肌表,水肿主要见于腰以上、四肢、头面。本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荨麻疹合并血管性水肿等疾病。

【医案举例】吴鞠通医案:范某,18岁。风水肿胀。生石膏四两,麻黄(去节)六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杏仁泥五钱,炙甘草三钱,大枣(去核)二枚。煮成三杯,分三次服。一帖而汗解,头面肿消;次日与实脾利水,五日痊愈。戒其避风,伊不听,后八日,腹肿如故,仍与前法而愈。后受戒规,故不再发。[吴瑭.吴鞠通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24.]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