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冰祛湿止痒汤
【组成】龙胆草10g,黄芩10g,生薏苡仁60g,板蓝根30g,生栀子15g,苦参10g,金银花20g,车前草3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饭后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祛湿,养血止痒。主治各种湿疹。
【方解】祛湿止痒汤方中生薏苡仁、苦参、车前草清热解毒祛湿为君药;白鲜皮、地肤子除风止痒为臣药;黄芩、生栀子、金银花、板蓝根清肺卫热;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止痒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奏清热祛湿、养血止痒之功。
【医案】患者,男,41岁。2007年9月就诊。1年前全身泛发红色丘疹,瘙痒难忍,搔抓后糜烂渗出,严重时夜不能寐,影响工作和休息。曾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口服止痒颗粒,皮疹仍未消退,且加重。又至多家医院,只有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时症状好转,但停药即发,反复未愈,近日因食辛辣,皮疹加重,随来就诊。诊查:全身散起红斑丘疹,布满抓痕,大部分皮损粗糙肥厚,腰部及双下肢皮损融合成片,部分糜烂渗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诊断: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辨证:湿热内蕴兼感毒邪。给予祛湿止痒汤,处方:生薏苡仁60g,苦参10g,车前草3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黄芩10g,生栀子15g,金银花20g,板蓝根30g,生地黄20g,当归15g,甘草6g。服药50剂,皮损消退,症状消失,病告痊愈。
【按语】中医学对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疮”相当于泛发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乳头风”相当于乳头湿疹,“脐疮”相当于脐部湿疹,“绣球风”“肾囊风”相当于阴囊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鹅掌风”相当于掌部湿疹,“湿臁疮”相当于小腿湿疹,“肛门圈癣”相当于肛门湿疹。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黏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母,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
【方源】余冰.祛湿止痒汤治疗慢性湿疹50例.中医研究,2008,21(11):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