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白头翁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养生之家导读:《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那么伤寒论白头翁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文】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诠释】热利下重,是指热毒下利,里急后重而言,利者痢也。热毒里热炽盛,灼伤肠络,毒窜入血伤血,故便下脓血或纯血。原文虽论证简略,但热利见证还有许多,如身热烦渴,腹痛窘迫,泻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深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滑有力等症,主方以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组成】白头翁2两,黄柏、黄连、秦皮各3两。

【服法与禁忌】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方论】白头翁人肝,以凉血解毒见长,主治厥阴热利或毒热血痢,秦皮入肝,清热凉肝,为厥阴热利之辅药,两者相合,互得益彰,黄柏、黄连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燥湿止痢,诸药配伍,共治湿热痢疾,细菌性痢疾,毒热血痢,伴见里急后重者,显效。

【经方新用】

(1)白头翁汤合小柴胡汤配三棱12克,莪术15克,鳖甲30克,丹参30克,治疗肝脓肿。

(2)白头翁汤加马齿苋40克,滑石18克,瞿麦30克,大黄10克,石韦30克,治疗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急慢性膀胱炎。

(3)白头翁汤配金银花40克,野菊花30克,丹皮15克,赤芍18克,大黄9克,治疗盆腔炎,宫颈炎。

(4)白头翁汤配葛根30克,金银花30克,大黄9克,青木香12克,槟榔15克,治疗细菌性痢疾而高热不退者。

【医案举例】

例1张某,女,32岁。患急性膀胱炎,首见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尿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数日,症状不见缓解,依然小腹急满,小便淋漓涩痛,窘迫难忍,尿道灼热,尿色黄赤,午后寒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膀胱湿热,菌毒感染。

治法:清热利湿,杀菌解毒。

方药:白头翁汤配柴胡12克,黄芩12克,大黄9克,马齿苋30克,滑石20克,瞿麦30克,甘草梢30克,3剂热退,6剂尿痛消失,继服3剂病安。

例2苗某,女,30岁。患盆腔炎,病因人流遗患,经治不愈。细菌培养,大肠杆菌感染,症见身发寒热,小腹坠痛,灼热刺感,带下黄稠带红,味臭秽,月经赶前,量多,色艳有小血块,行经则腹痛更重,腰臀酸坠,下肢无力。刻诊:面垢萎黄,营养欠佳,口苦口干,时有微呕,头眩,舌质深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肠菌感染,毒人血室。

治法:和解退热,杀菌解毒。    方药:白头翁汤合小柴胡汤,配银花30克,白芷1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益母草40克,月余病痊。

【按语】白头翁汤是治疗热利下重的名方,效果卓著。方药组成虽仅四味,配伍严紧,理义精当,既清热燥湿,又凉血解毒,气分湿热证者,用之有效,血分热毒证者,服之亦验。实践体会:白头翁汤确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不仅杀大肠杆菌,就是沙门氏菌、阿米巴菌、痢疾杆菌、金黄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临床中凡遇有上述菌株感染引发的各种疾病,都可随之病灶部位及感染程度,体质状况,灵活配伍相关药物:信手取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