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养生之家导读:《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那么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文】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为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病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鼓甘草汤。

【诠释】风湿病者,周身肌肉关节疼,伴有发热.多在日晡之时为甚,日晡即午后四时左右,此湿盛阴旺之时,出现如上症状者,名为风湿。湿与热合,流注关节,则热肿疼痛,又有全身发热之症,形成风湿热痹,而这种湿热,多身热不扬,稽留不退,缠绵难愈,此证得之汗出当风,风袭经络,流注关节,或久病体弱,屡感寒邪,郁久化热所致,治疗当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解表散风,行湿祛热。

【治法】散风解表,祛湿清热。

【方药组成】麻黄半两(去节,汤泡),甘草1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10个(去皮尖炒)。

【服法与禁忌】上到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经方方论】本方是麻黄汤去桂枝易薏苡仁,麻黄减量所组成。麻黄量轻,无桂枝相助,发汗之力微也。得甘草可微发其汗,薏苡仁配杏仁,利气宣肺,气化湿亦化。《神农本草经》记载:“苡米味甘,微寒,主风湿痹,筋脉拘挛不可屈伸。”所以四药合用.变辛温发散而成辛凉祛湿之方,故治疗风湿热痹,效佳。

【经方新用】

(1)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苍术15克,防己10克,晚蚕砂15克,秦艽15克,川芎12克,桑枝30克,治疗风湿热痹,血沉快加生地30克,元参15克,红肿热痛加生石膏30克,忍冬花、藤各30克,络石藤30克。

(2)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配苇茎30克,桃仁10克,冬瓜子40克,鱼腥草30克,治疗肺化脓证。若脓痰较多加皂荚9克,桔梗15克,葶苈子10克;若阴虚潮热加青蒿15克,鳖甲18克,丹皮15克,生地30克,知母12克,天麦冬各15克。

(3)麻黄杏仁薏米甘草汤加石膏30克,黄芩12克,瓜蒌30克,胆南星10克,治疗肺热痰嗽,若大便干,苔黄褐加大黄10克,通肠泻肺。

【医案举例】

例1陈某,女,43岁。患风湿热痹,曾一度住院治疗,服用激素和水杨酸钠,体温有所控制,关节肿疼也略有好转,停药反弹,血沉80毫米/小时,持续不降,后来要求出院治疗。

刻诊:面虚胖,圆月脸,肌肤嫩软,气短疲乏无力,膝踝关节肿胀疼痛,日晡发热,体温37.8℃,周身肌肉酸疼,翻转不利。血检:15800/立方毫米,抗链(十),类风湿因子(十)。舌红苔黄腻,脉虚大略数,重按无力。

辨证:风湿热痹,郁阻经络。

治法:祛湿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

组成:麻黄5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秦艽20克,忍冬花、藤各30克,桑枝30克,赤芍15克,威灵仙30克,苍白术各15克,防己8克,晚蚕砂15克,络石藤30克,生地2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

复诊:一剂微汗,二剂疼缓,再剂热减,7剂病势趋缓,食欲渐增,后以此方加减.治疗月余,关节疼止肿消,能室内徒步慢履,血沉,抗莲Q降至正常。

例2刘氏,女,患肺化脓症,中医称之“肺痈”。症见咳吐脓痰.其味腥臭,肌肉枯槁,肌肤甲错,恶寒战栗,夜卧盗汗,面容憔悴,神靡不振,血检白细胞19800/立方毫米,中性85%,舌红苔黄·脉右寸滑数,按之虚软。

辨证:脓毒壅肺,灼络败血。

治法:辛凉清肺,排脓解毒。

方药: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加桔梗15克,浙贝母3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30克,生石膏30克,冬瓜子40克,苇茎40克,银花30克,六剂热退.咳嗽减轻,脓痰量少,继服六剂,脉转平缓,毒热渐解,肌肤转润,精神渐振。用药月余,脓痰基本消失,无腥臭味可闻。胸透复查示:病灶已控制,肺野较清晰,痊愈出院。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