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夏枯草30克,豨莶草30克,益母草30克,决明子35克,石决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肝泻火,息风潜阳。主治高血压病。对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所致之肝火和肝阳上亢者尤宜。
【方解】夏枯草味苦辛性寒,走肝、胆二经,能清肝火,散郁结;豨莶草味辛性微寒,入肝、心经,治肝肾风气,通经络;益母草味苦性微寒,归肝、心经,活血祛瘀;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走肝、大肠经,可通便,除肝热;石决明味咸性寒,行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诸药合用,降压功效卓然。
【加减】肝火炽盛者加黄芩、栀子、龙胆草;肝肾阴虚加生地黄、龟甲、山茱萸;痰湿壅盛者加半夏、白术、天麻。
【医案】周某,女,42岁。自述于某次运动中遭到冲击,自此罹患高血压病。曾服降压灵、利血平、益寿宁等药,病情时好时犯。近因事不如愿,血压升至190/110毫米汞柱。症见:头晕,目眩,烦躁,口苦,失眠,舌红,苔薄白略黄,脉弦数。以上方加远志、酸枣仁、首乌藤,日服1剂,共5剂。服3剂即夜寐安然,头晕目眩诸症亦大减。遂减去远志、酸枣仁、首乌藤,守方继服40余剂,血压稳定在130~140/80~90毫米汞柱,随访1年未复发。
【方源】肖合聚.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6):4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