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天麻10克,钩藤20~30克,珍珠母30克,牛膝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高血压病。
【方解】平肝化痰汤方中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潜阳镇静为主药,据记载珍珠母、钩藤大剂量可直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而降压;辅以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降浊;佐以牛膝引火下行;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平肝化痰之力尤捷。本方药适用于风痰上扰之证,若用于其他证型者则需加减为宜。
【加减】若血压升高幅度大者,加夏枯草10~15克,菊花10克;头痛甚者加蔓荆子10克;头晕嗜睡者加石菖蒲15克,远志6~10克;夹瘀者加川芎10~20克;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者加栀子10克;头部或肢体麻木者加全蝎10克;夜寐欠安者加龙骨、牡蛎各20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医案】王某,男,64岁,1993年4月6日初诊。患者头晕头昏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2个月。西医曾以“原发性高血压”多次收住院治疗,经口服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心痛定)及静脉滴注维脑路通、蝮蛇抗栓酶、脉络宁等药,症状有所减轻,但疗效不巩固,后求治于中医,症见头昏头晕,烦躁易怒,口苦,纳呆,无肢体麻木,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血压187/113毫米汞柱。心肺(一),四肢肌力、肌张力皆正常。中医诊为“眩晕”,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为风痰上扰,治以平肝化痰,用平肝化痰汤加栀子10克,石菖蒲15克。服药3剂,诸症减轻,血压降至176/100毫米汞柱。继服上方3剂,诸症消失,舌红苔白微腻,脉沉弦,血压降至150/90毫米汞柱。继用上方去栀子5剂,血压降至正常,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语】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病机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其主病在肝,常涉及脾肾等脏,临床上有虚实之分或虚实夹杂。其中风痰上扰型高血压病在临床较多见,故平肝化痰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法则之一。
【方源】李春英,王成波.自拟平肝化痰汤治疗高血压病40例疗效观察.中国农村医学,1997,25(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