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茯苓20克,白术20克,党参20克,天麻15克,法半夏15克,胆南星15克,石菖蒲20克,僵蚕15克,陈皮8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4~6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功效】主治高血压之征头晕、头痛、心悸、胸脘痞闷、肢体倦怠、纳呆多寐、舌胖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化痰降压汤中以法半夏、胆南星、石菖蒲祛痰化浊;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健脾和胃;天麻、僵蚕息风化痰止眩。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加减用药,达到化痰降压的效果。
【加减】肝阳上亢者加钩藤15克,石决明20克(先煎);肝肾不足者加牛膝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20克;痰郁化热者减白术、党参,加黄芩15克,竹茹15克,夏枯草20克;纳呆少食者加谷芽20克,麦芽20克,山楂15克;血瘀者加丹参20克,川芎15克。
【医案】陈某,男,50岁,门诊号0029097,患高血压病已有5年,血压最高时210/110毫米汞柱,平时在180/100毫米汞柱左右,平素嗜食肥厚味,形体肥胖。1996年8月来诊,自诉近一周来头晕头痛加剧,伴有心悸、胸脘不适。检查心电图示心肌劳损,血脂偏高,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查血压为190/105毫米汞柱。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Ⅱ期),中医辨证为痰浊内蕴。
处方:天麻15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法半夏15克,胆南星15克,陈皮8克,石菖蒲20克,丹参20克,山楂15克,苏梗15克,葛根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服药3周后血压降至140/90毫米汞柱,血脂降至正常水平,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消失,随访至今病情稳定,血压正常。
【按语】高血压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中风、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越来越高,从其症状的发展规律来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心悸”范畴。目前高血压病的病机多从肝、肾论述,责之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肾阴虚。但笔者从临床中观察,高血压病的发生与恣食膏粱厚味及形体肥胖有关,而且多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属脾虚痰浊内阻。因此,从脾论治是一个治疗的关键,因为脾虚不运,内生痰浊,上蒙清窍,而成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如朱丹溪《丹溪心法》中认为“头痛多主于痰”,认为痰浊内阻可导致头痛。《丹溪心法·头眩》中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大概肥胖人多湿,痰上…….治宜从痰为主”。因此,从脾论治高血压病,治疗以化痰健脾为主。笔者从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陈夏六君子丸等方剂化裁而出,自拟针对痰浊内阻型高血压病的化痰降压汤,并针对病情随证加减,治疗病例30例,对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血脂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血压改善的有效率为76.66%,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93.33%,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方源】黄应杰.化痰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0例.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