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黄芪、白芍、桑寄生各30g,熟地、枸杞、狗脊、川牛膝各15g,炙山甲、川断、威灵仙、甘草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自拟益气补肾通督汤中黄芪益气补元,助卫阳散外邪,杜邪入侵;狗脊补肝肾,强督脉,利俯仰;川断强筋壮骨,补督通经;熟地、枸杞滋阴填精补血:桑寄生补肾强筋,除风通络;威灵仙祛风湿除痹痛;炙山甲善于走窜,功专行散,通经散结,有搜剔之能;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利关节,引药入肾;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配生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扶正,补肾填精,强壮筋骨,通督止痛之功。因药证相符,故取效明显。
【加减】风寒明显者加羌活、桂枝;湿热明显者加苡仁、忍冬藤、虎杖;关节肿久不消者加胆南星、白芥子;血瘀者加当归、丹参、鸡血藤;腰背强直、关节强痛甚者加全蝎、白花蛇。
【医案】李某,男,23岁。2003年1月18日初诊。主诉:腰骶部疼痛1年余,伴双膝关节疼痛3个月。1年前因劳累后开始出现腰髂部疼痛不能久坐,在附近诊所治疗(具体用药不详),3个月前双膝关节开始疼痛,曾在市某院诊治,被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等药治疗,效果欠佳,症状时轻时重。现患者腰髂部及双膝关节疼痛,入夜痛甚,翻身下蹲困难,晨僵>30min, 身倦乏力, 纳差。查体:双侧骶髂关节压痛(+) ,“4”字试验(+) , Schober试验(+) , 双膝关节微肿, 局部不红, 压痛(+) , 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X线摄片示:双侧骶髂关节边缘模糊,有虫蚀样改变,关节间隙稍窄,红细胞沉降率46mm/h,抗“O”(-),类风湿因子(-) , C-反应蛋白38mg/L, HLA-B 27(+)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骨痹。证属肾虚督空,卫外不固。治宜益气补肾通督。给予益气补肾通督汤加减:黄芪、桑寄生、白芍各30g,熟地、枸杞、狗脊、川牛膝、当归、鸡血藤各15g,炙山甲、川断、威灵仙、甘草各10g,全蝎6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个疗程后二诊,双膝关节无肿痛,腰骶部疼痛减轻,但仍不能久坐,夜间疼痛减轻。仍守上方加减治疗2个疗程,述久坐后腰骶部偶有疼痛,已无晨僵,弯腰下蹲活动自如,实验室复查,均正常。又服药1个疗程以资巩固,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强直性脊柱炎当属中医“骨痹”范畴,古典文献中有关AS症状、体征的描述非常丰富,如《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也,而生于骨,骨不生则髓不能满,而寒至骨也……病名日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痹论》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本病以脊柱病变为主,脊柱为督脉所过,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与肾相联。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气充,精足髓满,筋骨强壮,卫外不固,邪气内侵,经脉痹阻,从而发病。先天肾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邪侵袭为诱发因素,两者互为因果。故在临床上以益气补肾通督为法。
【方源】《内科常见病效验方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