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予以中药治疗,①基本方:柴胡10g,郁金15g,生龙骨
30g,生牡蛎30g,白芍15g,生地黄15g,知母15g,淫羊藿15g,酸枣仁15g,夜交藤30g。②随症加减:汗出较多者加浮小麦30g,碧桃干30g;心悸者加丹参15g,灵磁石30g;伴眩晕者加天麻10g,钩藤20g。③用法:上方每日1剂,加水煎服,头煎加水400ml,取汁200m,二煎加水300ml,取汁
50m
两煎药汁混合,分别于午休及晚间睡前各服一次。治疗28天,此间停用其他干预该观察结果的中西药。
临床疗效
治疗46例,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89.13%。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治验点评
围绝经期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由旺盛转向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在逐渐降低,内分泌平衡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潮热汗岀,烦躁易怒,心悸胸闷,情志异常以及严重的失眠症状。另外,人到中年,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各方压力,加重了失眠症状。围绝经期失眠症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其发病与肝肾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女性进入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脉虚衰,月经失调而致绝经,生殖能力降低直致消失。而女子以肝为天,历经经、孕、产、乳等累及肝血,加之乙癸同源,肾精虚衰,水不涵木而致肝失所养,表现诸多症状。《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血不足,魂不守舍,出现卧寐不安;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失调达,气郁不疏,郁而化火,火性上亢或阴虚阳亢,扰动神明而致夜不能寐。基于上述病理变化,我们确立了从肝肾论治的治疗原则,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条达气机;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生地、知母养阴清热;仙灵脾滋补肝肾,现代药理提示有雌激素样作用;酸枣仁、夜交藤益阴敛汗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热除烦,滋补肝肾,养阴安神之功效。观察结果显示: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